资源简介 山东济南版第二学期七下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2) 课型 新授课时间 2023年6月 序号教具 课件、耳模型、视频 课时 1教 学 目 标 1、识别耳的结构,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青少年正确用耳的习惯,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3、列举其他一些感觉和感觉器官。学情 分析 学生对听觉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缺乏对耳官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听觉的形成,更是存在一些误解。教师充分利用插图、耳模型和媒体,通过观察对比,直观理解完善知识。同时渗透保护听力的健康教育。重点 和 难点 重点:识别耳的结构,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耳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板 书 设 计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 鼓膜——随声波振动,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 1、 听小骨——传导、放大声波 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前庭和半规管:有位觉感受器 2、听觉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其他感觉教 学 反 思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理解了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认识到了保护耳和耳卫生的重要性。多数学生理解了听觉的形成过程,能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加强实例分析引导。教学过程与设计 情境导入,播放图片: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 生答师点拨:找地方避雨。你怎么判断要下雨? 讨论归纳: 乌云:看——视觉 狂风:感——触觉 闪电:看——视觉 雷鸣:听——听觉 师点拨:这些感觉使我们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维持了自身的生存。 二、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二)听觉 阅读课本P94-95,看图3.5-18,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耳的结构分几部分?各主要部分有什么功能? 2、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的哪些结构? 自我展示,师点拨引导,师生评价 巩固知识: 1、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内 C鼓室内 D耳蜗内 2、有些人在乘车、乘船时会感觉不舒服,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 ) A前庭和半规管 B耳蜗 C鼓室 D鼓膜 3、把鼓膜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是( ) A咽鼓管 B半规管 C耳蜗 D听小骨 2. 提醒: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耳的结构完好;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没断;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正常。 知识拓展: 传导性耳聋:来自外耳和中耳。 如外耳道堵塞、鼓膜破裂、听小骨运动障碍。 2、中枢性耳聋:如听神经通路、听觉中枢受损 3、感音性耳聋:耳蜗内感受器和耳蜗神经受损 耳朵的卫生和保健:讨论分析 1、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 2、遇到巨大的声音怎样做? 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3、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跟踪训练: 1.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A耳蜗 B半规管 C鼓膜 D听觉中枢 2.某人耳聋,经检查耳的结构是正常的,那么了病的部位可能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 3.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 B 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 C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 D 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B 鼻咽发炎时,容易引起中耳炎 C 遇到巨大响声,要迅速张开口 D 噪声对听觉不会造成伤害 5.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晕车与[4]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错误用药致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 (三)其他感觉 阅读课本P 95,看图3.5-19,自主学习 表达交流,归纳总结 慧眼识珠 1、味觉感受器能辨别四种基本的味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咸、苦、辣 D麻、酸、甜、咸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达标: 1.乘车的旅客,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汽车的颠簸,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 耳蜗和前庭 B. 耳蜗和半规管 C. 前庭和半规管 D、耳蜗和半规管 2.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 听神经 B. 中耳 C. 鼓膜 D. 耳蜗 3.乘客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空中小姐发给乘客一些咀嚼食品,其目的是为了使耳内的什么结构不断开放,以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 A.耳廓 B.外耳道 C.咽鼓管 D.鼓室 4.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流程图中不正确的是( ) A.心肺复苏的顺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B.听觉的形成: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C.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5.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跳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4]___的折射,像成在[7]______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11]___的振动,刺激了[9] 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 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形成的. 6.当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如图是该过程的反射活动图解,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耳内,感受雷声、风声的感受器位于____;在眼球内,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位于____.但听觉和视觉都是在____ 形成的.(2)④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遇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你会选择地点避雨,这种反射活动属于_____反射. 作业:p96 1、2 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