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一课时)教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一课时)教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节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1)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23年6月 序号
教具 课件、眼球模型、视频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识别眼球的主要结构,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近视的方法。 3、举例说明正确的用眼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学情 分析 学生对视觉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缺乏对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视觉的形成,更是存在一些误解。教师充分利用插图、眼模型和媒体,通过观察对比,直观理解完善知识。对凸透镜成像原理,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借助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渗透保护视力健康教育。
重点 和 难点 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眼球结构,视觉的形成 。
板 书 设 计 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能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回答准确率低,加强知识系统记忆和训练。
山东济南版第二学期七下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情景引入: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失明了。有一天,他问他的妈妈太阳是什么样的。妈妈说,太阳有一个金色的圆盘,圆盘外是红色的火焰。男孩问道:红色是什么样的呢?不亲眼所见,靠别人的描述能清楚知道吗?请问这个小男孩可能是因为哪些原因才这样的?
师点拨: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靠分部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有些感受器还带有一些附属结构,构成接受某种刺激的感觉器官。如;眼、耳。
二、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一)视觉
眼球结构
阅读课本P91--92,看图3.5-1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眼球的壁分几层?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描述光线到达视网膜经过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
自我展示,教师点拨引导,师生评价
知识拓展:
1、眼球中的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都有折光作用,成为折光系统。
2、我们常说的“白眼珠”是指巩膜,巩膜白色坚韧;“黑眼珠”是指虹膜;虹膜有色素,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人种不同虹膜的颜色不同。色素较多的是黑眼睛,色素较少的是褐色眼睛,色素最少的是蓝眼睛。
3、睫状体的舒缩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
对点训练,巩固知识:
1.眼球里有一个能折射光线的结构,它能灵敏调节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个结构是(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瞳孔 D. 视网膜
2.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该部位是( )
A. 视网膜 B. 角膜 C. 视神经 D. 晶状体
3.眼球中能接受光的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红膜 B.脉络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4.刚走进黑暗的电影院时,孔会变大,调节瞳孔大小的结构是(  )
A.虹膜 B.角膜 C.睫状体 D.晶状体
5.关于眼球的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眼球的巩膜上有丰富的血管,为视网膜提供营养物质
B.晶状体像双凸透镜,有弹性,能折射光线
C.视觉最终形成于眼球的视网膜上
D.我们平时说的“白眼球”是玻璃体,“黑眼球”是虹膜
模拟眼球成像:
阅读课本P92-93,看图3.5-15,图3.5-16,合作探究,分析讨论
1、实验中成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白纸板和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什么结构?
3、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而纸板位置不动,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纸板向后移动而凸透镜不变,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表达交流,师点拨:
1、蜡烛成像的关键因素:适当调整蜡烛、凸透镜、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
2、白纸板和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白纸板—视网膜,凸透镜—晶状体。
3、白纸板上成像会不清晰,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通过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
归纳视觉的形成:播放动画,师点拨》
知识拓展:
1、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眼球的结构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正常。
2、形成视觉主要包括两个过程:a、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物象。b、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动动脑: (1)遇险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
(2).物体由远而近:瞳孔、晶状体曲度、睫状肌怎么变化?
3.观察与思考
(1)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结构类似。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眼球中的 晶状体 相当于镜头;眼球中的瞳孔相当于光圈;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跟踪训练:
1.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2、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3.(1)对光线的折射起决定作用的结构是[ ]
(2)人从暗室走到阳光下,瞳孔会变______
(3)如果眼球的前后径______ ,或者晶状体曲度______ ,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 ,
(4)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 ]____上,这个信息通过[ ]_____,传到______ ,而形成视觉。

分析讨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自我展示,师播放视频,点拨引导
(1)近视的成因和防治:用眼不当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远视的成因及预防:用眼不当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小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使近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B.用电脑和手机长时间地阅读电子书籍
C.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D.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2.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
A.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三、课堂小结:谈收获,共分享
四、课堂达标
1.眼的主要结构是眼球。关于眼球的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眼球的巩膜上有丰富的血管,为视网膜提供营养物质
B.晶状体像双凸透镜,有弹性,能折射光线
C.视觉最终形成于眼球的视网膜上
D.近视眼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2.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眼球内玻璃体的曲度
B.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3.人们常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角膜移植患可使患者重获光明。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1]是虹膜,可以调节晶状体使
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B.[2]是晶状体,像一个凸透镜,
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C.[3]是角膜,俗称白眼球,有保护作用
D.[6]是视网膜,能接受光线刺激产生视觉
4.看书一个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主要原因是( )
A.使调节瞳孔中的神经得到休息 B.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C.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D.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得到放松
5.如图是眼球基本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一般为黑眼睛,“黑眼睛”是指[ ]_______的
结构,其内含有平滑肌,能够调节[ ]_______的大小。
(2)当光线进入眼球时,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有[ ]
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物像在[ ]_________上形成,形成的物
像信息由[ ] _______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
(4)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 _______ 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这需要配戴_____透镜加以矫正。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眼球模型(材料自选),展示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