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科 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上课时间
课 题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习分析的能力。2.测量和计算自己的肺活量。
情感、态度、价值 1.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知道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保证气流畅通通过进入到肺,在肺里外界空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但学生并不能说出气体进入肺部,肺部气体到外界的物理学知识,且学生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又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关于这一问题的阐述应多采用生活实例以突破。
教材分析 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首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么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建议
课前复习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问题
导课 问题导入:1.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顺利进入肺,为什么呢? 2.除了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1.抛砖引玉,提出问题1,引发学生思考。 2.演示实验:教师展示一个打开盖的瓶子,进一步引发思考,提出问题2。 1.结合上节课内容,学生 回答问题1。2.根据演示实验结合生活常识,思考问题2。
教学过程: 1. 大屏幕投影【自主预习】内容。2.明确学习任务,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对 【自主预习】问题进行作 答。2.学生代表投影展示答 案。3.学习小组长对投影答案进行点评并指导大家勾画相应内容。
一、胸廓的变化与肋骨间肌肉的关系 二、胸廓的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指导学生完成“深呼吸”,感受胸廓大小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5第三段内容。 2.播放肋间肌收缩、舒张的示意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肋骨向上、外运动或向下、内运动与肋间肌变化的关系。 3.指导学生交流收获和疑惑,必要时加以讲解。演示“膈肌的运动”,引导学生关注并说出膈肌收缩或舒张时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和呼气,感受吸气、呼气过程中胸廓的变化,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填写问题1。 2.学生观看动画在老师的启发下,小组讨论完成问题2。 3.学生代表口头回答问题。1.学生观看演示模型,结合课本完成相应问题。 2.学生代表口头回答问题。
三、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胸廓缩小导致呼气 1.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知道气体是有压力的。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关于气体压力的事情。 2.指导学生分小组实验: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一部分,用手指堵住针孔,用力推(拉),然后放开推拉活塞的手,观察活塞的运动方向。 提问:气体产生的压力会改变吗?如果改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3.引导学生说出气体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并解释气体的流动方向,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4.引导学生说出气体进出肺与肺内气体压了和外界气体压力大小变化有关。出示课本P46“演示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说出: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2.完成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里面气球体积的变化和橡皮膜位置变化关系。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1.学生结合生活尝试举例说明气体压力的存在。2.分小组实验。观察思考问题。3.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交流释疑。1.学生根据回忆呼吸系统 的知识说出实验装置所 模拟的结构名称。2.学生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与橡皮膜位置变化的关系,结合气体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尝试完成相应 问题。学生代表口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布置作业 教科书P48练习优选卷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肋间肌收缩/舒张 膈肌收缩/舒张 肺内气体压力增大/降低→呼气/吸气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
修正反思
胸廓扩大/缩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