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2.1种子的萌发——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2.1种子的萌发——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种子的萌发——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完成对照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过程中真正理解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和“重复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能够根据图像、图表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并解释原因。 能够将得到的生物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家庭种植中种子的萌发率。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为什么农事生产中播种大多在谷雨节气前后进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能动手制作催芽装置,还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利用自然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完成单一变量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理解对照实验的原则。 2.能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及其背后的生物学原因。 3.认同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掌握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动手完成催芽装置的制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导入
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开展了种植活动,但同样的种子播下去,发芽率却参差不齐,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学完本课,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种菜小能手。 回忆生活中的种植经历,进入情境。 创设种子发芽率不一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核心问题:如何提高种子发芽率?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
【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作出假设:种子萌发可能与水、温度、空气,、光照、土壤等因素相关。其实结合无土栽培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土壤并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剩下的几个因素是否为种子萌发所必须我们可以通过对照实验来帮助我们探究。 【制定/实施计划】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实验。我们在同样大小的锥形瓶内放入数量相同、大小等条件基本一致的同种植物种子。请同学们依据装置进行分析,暂停2分钟,完成学习任务1,分析图中装置可构成几组对照实验。 A和B,变量为水,B和C变量为空气,B和D变量为温度(单一变量原则),我们为了节约成本能否每个瓶内只放1粒种子呢?(重复性原则)不能,这会增大实验的偶然性,降低实验的准确性。 【分析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装置中谁可以萌发?通过图中的结果可知只有B装置中,适量的水,才能使得种子萌发,氧浓度过低时,种子不萌发,而C装置中由于种子浸泡在水中,缺氧,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不同植物发芽的温度区间不同,种子萌发需要的是适合它们自身的温度。因此,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思维拓展】 那种子的萌发对光照有没有要求呢?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呢?感兴趣的同学请在课后完成更加细致严谨的探究。 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做出假设。 回忆对照实验概念,完成学习任务一。 分析实验中对应装置的变量,深刻理解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猜测谁最可能萌发,根据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结论,并思考为什么种子萌发需要该条件。 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做出判断,在脑海中简单构思出实验思路,思考变量应该是什么?如果保证变量的单一性?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实验假设的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装置,深入理解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强化实验原则的理解。(智育-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智育-科学思维),不仅让学生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还让其理解为什么需要。 加深理解,拓展思维(智育-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三、如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学以致用】 那同学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呢?我们可以看说明书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判断当前季节是否适宜播种,查种子属于哪种类型,是否需要特殊的光照处理。了解这些后,我们可以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通过为其创造合适的外部条件加快其发芽速度。请利用纸巾/塑料瓶/塑封袋等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总结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并思考如和完成对种子的催芽处理,思考如何制作简易催芽装置。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解决真实问题,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探究(智育-探究实践,劳动教育)
四、归纳总结
【联系生活】 现在大家就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农事生产中,播种前要耕地,而播种的时节一般选在春天了,我们的祖先非常有智慧的根据气候变化特点发明了用于指导农事生产的二十四节气,同学们知道哪个节气是最适合播种的吗?农谚中常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是播种移苗的最佳时节,一个民族的节日,往往藏着这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传承,中国的耕种传统背后体现的正是我们与自然的连结,我们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的大智慧。 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感悟,体会中国人农耕文化背后善于观察自然规律的大智慧。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善于观察的能力,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简单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文化认同感(态度责任)。
五、作业设计
根据所学知识,在课后利用纸巾/塑料瓶/塑封袋等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六、拓展资源
观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6集大型纪录片《种子种子》,Bilibili搜索可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