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作用。
3.举例说明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括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培养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与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与呼吸系统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的等材料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同步学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据统计,一个人不吃饭最多可以坚持一个月,如果不喝水可以坚持一个星期,如果不呼吸可能最多能坚持几分钟,可见呼吸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人体呼吸的相关知识。(PPT展示: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倾听并思考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呼吸道的作用 三、链接生活 呼吸道对于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展示婴儿啼哭图片)提问:胎儿在出生时为什么要哭?胎儿在母亲子宫中的时候难道不呼吸吗? 从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的生活就离不开空气,人体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空气质量影响身体的健康,我们先来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活动一:体验环节 深吸一口气体会气体经过哪些器官,并指导学生根据教材P41图4-26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系统的组成的名称。 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总结: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又叫做呼吸道。 当气体从外界经过呼吸道到达肺时,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在这个过程中又对气体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呢? 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1-P42资料分析,回答课件展示的问题。 1.鼻的作用 展示鼻结构图并结合资料分析说明鼻对于空气的处理:清洁、温暖、湿润 (体验环节:比较用嘴和用鼻呼吸,哪种呼吸方式更好) 通过分析生活在北欧的人鼻子的外形特点,以引导同学们较好地理解鼻粘膜富含毛细血管对于空气的预热作用。 2.咽的作用 通过展示气体和食物进入的动画,使学生理解咽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并解释为什么不能边吃饭边大笑的原因,展示吞咽时会厌软骨变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喉的作用 让学生尝试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将手放在喉部,体会到当发声时喉部会发生振动,展示声带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发声的原理及过程,强调青春期保护好嗓子的方法。 4.气管、支气管的作用 展示气管的横切及纵切结构示意图,通过动画展示介绍痰的形成过程,并尝试让学生用已学知识解释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 小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清洁、温暖、湿润 图片展示呼吸道相关疾病,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三:“最强大脑”竞赛答题 对表现优秀学生给予奖励 动脑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阅读课本有关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并根据呼吸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学生思考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相互讨论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动手体会声音的产生。 学生自由发言,解释痰的产生过程,说明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 学生观看图片,自由发言 学生举手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教材信息及呼吸作用常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意识到保护声带的重要性 文明习惯的养成,不随地吐痰 情感升华 检测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互相讨论,谈收获 巩固已学,加深印象
作业布置 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相关内容 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
呼吸系统
)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的顺畅进出 2.清洁、湿润、温暖
七、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