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 7 年级生物 组)课 题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耳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听觉的形成过程,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 能力目标:1、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2、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人士;教学重点 1、耳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教学难点 耳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用具 耳模型、挂图、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过程 引言: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那么听觉是如何形成的呢?与听觉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请同学们阅读p83页“观察与思考”,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人失去听觉,图中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列举几个说明耳和听觉重要性的其他实例。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内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半规管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前庭 与维持平衡有关系 二、听觉是如何形成过程 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2、咽鼓管是连通于鼓室和咽之间的通道。 三、预防耳聋的措施 1、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2、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中耳炎不及时治疗,易引发脑膜炎); 四、其他感觉器官 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觉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是起感受作用的器官的是( ) A.眼 B.耳 C.鼻 D.感觉神经末梢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避免呕吐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3.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 A鼓膜 B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4.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的发病部位就是(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5.人的听觉产生于( ) A听小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6.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防止震破鼓膜,应该( ) ①迅速张口②迅速闭嘴③张嘴,同时双手堵耳④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 作业内容: 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内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半规管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前庭 与维持平衡有关系 听觉是如何形成过程 预防耳聋的措施 外界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其他感觉器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