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23年5月 课时 1
教具 课件、模型、动画视频
教 学 目 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说明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4、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情 分析 学生对呼吸现象较熟悉,不能具体说出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对呼吸肌的活动变化、呼吸运动原理难以理解。教师要利用模型、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呼吸运动原理。
重点 和 难点 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组成;肺泡结构特点;呼吸运动原理。 教学难点: 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呼吸运动原理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生理解了呼吸运动过程和原理,能运用知识分析问题,部分学生对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变化不理解,加强模型演示引导理解。
教学过程与设计 情境导入,播放图片。让学生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十几秒钟,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师点拨:会感到胸闷、头晕。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P23--24 看图3.2-1,自主学习,探究思考: 1.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3、为什么说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结构特点? 自我展示,教师点拨引导,归纳总结 1、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2、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1)温暖空气:鼻腔内毛细血管可预热吸入的冷空气。 (2)清洁空气:鼻毛、鼻腔内的黏液阻挡和粘住、杀灭吸入的灰尘和细菌。 (3)湿润空气:鼻腔内的黏液湿润吸入的空气。 3、肺泡与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2)肺泡壁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知识拓展: 呼吸道以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人感冒时,鼻粘膜会充血膨胀,阻塞鼻腔,会出现呼吸不畅——鼻塞现象。 喉与气管处有一软骨,叫会厌软骨。呼吸时,会厌软骨张开,喉开放空气进入。吞咽时,喉上移,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误入气管。 动动脑:吃饭时为什么不能大声说笑? 4、气管和支气管的上皮细胞表面有纤毛,不停摆动,会将灰尘、细菌和黏液一起构成的痰液。 动动脑: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5、肺泡壁上缠绕大量的弹性纤维,保证呼气时协助肺泡回缩到原来状态。 相关链接:P24 自主学习 跟踪训练,知识巩固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外界空气进入肺的先后顺序是(  )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2.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B.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构成 C.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3.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4.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健康,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要高声喊叫或尖叫。请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解释(  ) A.痰中往往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着空气、尘埃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 B.吃饭时大声说笑很不礼貌 C.高声喊叫或尖叫会伤害呼吸系统 D.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导致甲状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误入气管 5.关于肺适于呼吸功能的结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 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的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 细胞构成 D.肺位于心脏的两旁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的交换 阅读课本P24-26,看图3.2-2和图3.2-3合作探究,分析讨论 胸廓与胸腔的区别?呼吸运动的概念? 描述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肋骨和胸骨的运动分向,分析这种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变化?描述膈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肺容积的变化,分析肺容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自我展示,教师点拨解疑。 胸廓:是由肋骨、胸骨、脊柱围成的骨性笼状支架。 胸腔:胸廓与膈围成的空腔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叫呼吸运动。 2、[演示实验]模拟呼吸运动 目的要求:概述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材料器具:肋骨和胸骨运动模型,软尺,钟罩,Y形玻璃管,橡皮塞,气球 方法步骤: 演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 (1)当肋间肌舒张时,模型处于A状态。测量从“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并记录。 (2)用手固定住“脊柱”,当肋间肌收缩时,模型处于B状态。观察“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测量“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并做记录。 演示膈肌舒缩引起胸腔容积改变的模型 一只手拿着模型,另一只手向下拉模型底部的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缩),然后逐渐松开橡皮膜(表示膈肌舒张),观察气球(表示肺)的变化 归纳总结 肋间肌、膈肌收缩,胸骨、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顶下降,胸廓前后、左右、上下径扩大。 肋间肌、膈肌舒张,胸骨、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顶上升,胸廓前后、左右、上下径缩小。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主要是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知识拓展: 1、人在打喷嚏、咳嗽时,是肋间内肌收缩,膈肌、肋间外肌舒张。打嗝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所致。 2、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时被动的;深呼吸或急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3、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随年龄、性别、身体和活动状况不同而有差异。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都相应增加。成年人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大约16--18次/分。 4、气体总是由气压高(浓度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无论吸气还是呼气,在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跟踪训练: 1.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D.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2.有关“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呼气 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吸气 C.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吸气 D.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呼气 3如图为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吸气 B.从甲到乙时,呼气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4.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的是哪一区段 (  ) A.bc段 B.ac段 C.ab段 D.ce段 5.人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 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 C. B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D. C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共分享 四、课堂达标 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人体的呼吸,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欧人鼻子又大又长,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B. 肋间肌收缩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利于吸气 C. 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利于呼气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图一、图二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①模拟的结构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B. 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 图1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 若图2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则A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3.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交换时,如图能正确反应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4.下面曲线表示一个人在睡眠、长跑两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注意:呼吸频率用快或慢表示,呼吸深度用深或浅表示),则曲线1表示(  ) ①睡眠状态 ②长跑状态 ③呼吸频率慢 ④呼吸频率浅 ⑤呼吸频率快 ⑥呼吸频率深.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5.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B.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呼吸道能温暖、清洁吸入的空气 D.肺与外界通过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 6.右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 ac 段表示吸气 B. 图甲曲线 ab 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 B 位置 C. 图甲曲线 ce 段表示呼气 D. 图甲曲线 de 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 A 位置 作业:P29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