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与设计 知识回顾:1、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 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 播放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教室内喷洒消毒液,体会到有什么感觉? 师点拨:整个教室空间都问到消毒液的气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扩散,甚至达到平衡状态。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人体内气体交换 阅读课本P26--28看图3.2-5和图3.2-7,合作探究,分析讨论 1、【分组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目的要求:描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材料器具: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弯导管、细木条、澄清石灰水 方法步骤: 取4个集气瓶,分别标为甲、乙、丙、丁。 取甲、乙两集气瓶,置于空气中,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内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 将丙、丁两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倒置鱼4水槽中。将弯导管伸入集气瓶内,用嘴向集气瓶内吹气,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待用,用此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向甲、丙两集气瓶内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向乙、丁两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观察细木条的燃烧情况。 注意事项: 1、甲、乙两瓶是实验的对照组,丙、丁两瓶是实验组。 2、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分析讨论: 甲、丙两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化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乙、丁两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燃烧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析图表中成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组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引导,归纳总结 1、甲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丙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乙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继续燃烧,丁集气瓶中的细木条很快熄灭。说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含量较少;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 3、说明: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最多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两过程: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跟踪训练,知识巩固 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吹出的气体中__增多了.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___. 2、阅读P28-29,K看图3.2-10,探究思考,分析讨论 人体呼吸全程包括几个环节?怎么实现的? 自我展示,教师点拨解疑惑 【过程一】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结果: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 【过程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 结果:氧气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 【过程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红血细胞主要运输氧气。血浆运输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过程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结果:血液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血液由动脉血变成含氧气少的静脉血。 归纳总结:人体内气体交换就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的压力差 知识拓展: 学以致用: 1、溺水阻碍了呼吸过程的哪个环节? 2、高原反应---阻碍了呼吸过程的哪个环节?氧合血红蛋白形成的部位是什么?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B.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呼吸道能温暖、清洁吸入的空气 D.肺与外界通过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 2.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 D.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发生b气体的扩散 3.人长时间处在缺氧环境中会出现窒息症状。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 ) A.组织细胞 B.心脏 C.肺 D.血液 4.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共分享。 四、课堂达标(分层,小组记分) 1.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依次是通过( )实现的。 A、呼吸运动和扩散作用 B、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 C、扩散作用和呼吸运动 D、扩散作用和气体交换 2.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 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 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D. 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 3.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7]表示呼吸道, [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图乙中的[8]表示肺泡, 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图丙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图丁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从b→c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图甲曲线从a→b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图甲曲线从c→d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5.(l)c代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完成c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牛奶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后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 (2)a、b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它是通过______ 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 (3)氧进入血液后与 ________ 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 ___ 参与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作业:P29 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