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消化和吸收》这一节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做了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后,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进一步分析各种营养成分在哪里被消化,消化的最终产物和吸收的部位。因此,这一节是全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略有了解,但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化学性消化需要了解酶的作用机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让学生认识到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成分消化后的产物即可,不易讲得太多。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消化的概念,能区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2、了解人体内蛋白质、糖类、脂肪消化的简单过程。3、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4、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二)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消化系统模型,锻炼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三)情感目标1、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 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难点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引导探究式教学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什么是消化?什么是物理性消化?什么是化学性消化?酶的作用机理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营养成分的吸收教师总结:学以致用: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 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以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以旧知识引入新内容。探究式与谈话式相结合巩固应用,分析解题 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图。上课前我们班里有同学问老师这么几个问题:她每天都吃很多食物,但为什么就是长不胖呢?有的人吃饭喜欢细嚼慢咽,而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哪种进食方式更科学?师总结:这些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息息相关。以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逐步分析探讨什么是消化,什么是物理性消化什么是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物理性消化不需要酶的参与,化学性消化需要酶的参与。讲解化学性消化需要有酶的参与,讲解什么是酶教师:介绍斯帕兰让尼研究食物消化过程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提出问题:糖类、脂肪、蛋白质分别在哪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在哪个部位最先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什么物质?课件演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进一步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板书)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又是在哪被吸收的呢?消化道的各段是否都有吸收功能呢?教师:总结消化道各段的吸收能力。(课件展示,板书)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也会是小肠,那么小肠的哪些结构与之相适应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层展示小肠结构,着重指出小肠绒毛内的结构,通过观察,讨论上述问题。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主要特征。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消化道内不用消化可以直接吸收。消化和吸收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都是小肠。大屏幕展示技能训练的内容,给予评价和总结 看图回答问题。学生讨论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讲、分析观看酶的作用课件结合以上问题讨论。思考讨论边观看演示边用自己的话总结:抄写板书内容讨论、各抒己见。听讲,整理笔记一步深入思考、讨论、发言。观察,思考分析、思考、作答 复习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记起学习的热情。层层诱导以引出消化吸收的概念,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法宝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梳理知识,形成体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习惯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归纳总结训练学生解读曲线图的能力课堂练习 1、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 ,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渐分解成 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下列各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适应关系的是 ( )A.小肠粘膜有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薄,有微绒毛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内有肠腺,分泌多种消化酶3、试管内有一些蛋清,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胰液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肠液、胰液课堂小结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中,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变成分子小、结构简单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三、板书设计三、板书设计: (一)食物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四、教学反思: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2、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必须细致到位,不要像蜻蜓点水般,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设计思考题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而不是急于提醒和引导。3、本节课主要运用演示课件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加些视频效果会更好。4、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