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 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探究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 3、总结消化的定义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通过一粒食物的旅行,创设情境,复习消化道的组成,同时引出新课,消化腺的组成。演示实验: 胆汁的乳化作用 观察与思考: 多媒体投影展示:图3.1--9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示意图 探究问题: 观察实验:摸一摸: 看一看: 活动一:食物旅行。当我们吃下一粒食物,由口腔到肛门完成整个旅程时,排出的还是这粒食物吗?不是,而是食物残渣---粪便。为什么有如此变化呢?这是因为在这粒食物的旅程中遇到了消化液。消化液由消化腺分泌的,那么人体内有哪些消化腺?分泌什么消化液,各含哪些消化酶呢?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各注入1 mL花生油。 ②向1号试管滴入5滴新鲜的胆汁并摇匀;作为对照,2号试管滴入5滴清水并摇匀。③过一会儿,观察现象。我们来看一看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游览各景点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①淀粉、蛋白质、脂肪各从什么消化道部位开始被消化? ②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被分解为什么?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主要是在消化道的哪一部分被吸收的?很显然是小肠小肠有哪些特点与吸收功能是相适应的?将2厘米左右的新鲜猪(或羊)的小肠,纵向剖开,内表面向上放人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各小组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进行观察。 感觉小肠内表面是否柔滑。揉纸对比:取两张同样大的纸,请一学生将其中的一张先揉皱,再展开;与另一种平展的纸比较面积的大小。理解小肠皱襞的意义。 小组结合消化系统模式图,一起交流讨论-----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每种消化液各含哪些消化酶,分别进入消化道的哪些部分?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小结:通过观察,发现胆汁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这有利于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各个小组内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完成探究报告,最后每组的发言人上讲台代表本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探究,讨论小肠表面的这些皱襞和小肠绒毛,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 以“一粒食物的旅程”作为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按照消化道的顺序逐步观察、思考、探究与交流,这样在轻松愉快中就将消化道的组成记住,同时让学生也明白根据消化道的路线来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显得比较容易。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容易理解胆汁的乳化作用,对突破本课难点---食物的消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食物的消化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该知识点的处理我采用了“总—分—总”的教学设计。在明确了各消化液作用的前提下,通过讨论、思考、探究与交流,让学生能够逐步突破难点。在学习食物消化的过程中,渗透酶具有专一性的生物学观点。 在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探究时,将这部分内容大大简化,突出小肠的结构特点,避免学生学习过细、过难的生理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图示、资料的分析活动,明确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理解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课堂练习 练习一:苹果种子历险记: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将它压得分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 请分析一下这粒苹果种子到了哪一站点?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的消失? 4.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设计意图:利用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本课重点知识。练习二:①李大爷因长期酗酒,造成严重胃溃疡,切除了大半个胃。请你给他提一下建议,他在以后的饮食中应该注意什么? ② 患有肝炎的人,为什么怕吃油腻大的食物? ③ 为什么不能暴饮暴食? ④ 经常吃零食有什么危害? 设计意图: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用本课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指导自己更好的生活。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忆本节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目的是教会学生听课,把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让学生形成本课概念图,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重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胃蛋白酶口腔(唾液腺)咽食道胃(胃腺)小肠(肠腺)大肠肛门唾液淀粉酶肠肽酶胰脂肪酶、肠脂肪酶(肝脏、胰腺)淀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人的消化系统胰淀粉酶、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循环系统(吸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