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人教版 4.3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七年级人教版 4.3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体的呼吸
学科 生物 年级 初一
教材 书名: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强调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本节课的题目是人体的呼吸,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因此,本节课会围绕让学生自己感受和体验呼吸的过程和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展开,让学生深入体会本节课的一些观点,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有用的生物”。 结合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和课表的要求,将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让问题走进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和向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并引领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的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3.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 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信息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形成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质量的意识。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作用 2.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探研、讨论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并将情感态度与能力培养渗透于过程中。
板书设计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1.气体进出的通道 2.使进入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 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气体交换的场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机收缩→胸腔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吸气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呼吸机舒张→胸腔减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呼气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小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站,分析一下导致西安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你的几点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呼吸道到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呼吸系统的作用 问题: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有何感受? 问题: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呼吸对生物的生命来说非常重要。 1.问题:呼吸系统是有什么组成的呢?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请同学们做一下深呼吸,感觉一下,你在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运动?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课件,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参加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问题: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 问题: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问题: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指导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即时巩固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本节所学知识。 学生集体活动,得出结论: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后发言。 学生通过讨论,依据已有经验和实际体验尝试作出推测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大屏幕及教材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 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多媒体画面,以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展开热烈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互相补充,评价,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分别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 骨与软骨作支持,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1:可以清洁空气。 2:有温暖空气的作用。 3: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完成同步练习,即时巩固。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时间约1min 时间约30s 时间约1min 时间约1min30s 时间约为 30s 时间约为 1min 时间约为1.5min 时间约为 2min 时间约为 3min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一.呼吸运动 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问题:用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你有什么感觉? 问题: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小组讨论。 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问题: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PPT展示肺部结构图,提问: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指导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即时巩固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本节所学知识。 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做深呼吸。 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吸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学生讨论总结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 学生思考后回答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完成同步练习,即时巩固。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时间约为30s 时间约 1min 时间约 5min 时间约为 30s 时间约为 1min 时间约为 1min 时间约为 2min 时间约为2min 时间约为 5min
学习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训练测评结果进行评价; 根据学习目标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本节课的手绘概念图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