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资源简介

4.2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2)掌握脉搏及“切脉”。

(3)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血液在这三种血管的流动特点。

(5)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之间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明白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

(2)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心血管疾病资料的介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了解我国的传统医学──“切脉”,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使用投影仪展示:

问题1、血液在哪里流动的?

问题2、血管的分类有哪些?

问题3.在抽血和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血管?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探究实验教学】
1、讲述中医切脉,指出人体手腕部和颈部的动脉。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血管的跳动并相互切脉
2、讲述:血管的这种跳动是脉搏。



提问:你身上的血管都能感到跳动吗?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并回答身体其他部位血管不能感受到跳动。
3、讲台上演示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讲述方法步骤: 1 包裹小鱼;2安放小鱼;3.观察小鱼。简要讲解三个过程,并提示注意事项: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提问:实验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仔细阅读P64—65,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后回答:
【投影仪展示问题】
1、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用动脉行不行?

2、同学们在上体育课时,随着运动剧烈程度的增加,脉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3、人体三种血管结构特点的比较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课堂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能力
讲述:

1、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范围、血流速度。

2、出示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范围、血流速度的比较表格。
四、教学反思
优点:血管这一节内容,重在观察与实验,知识本身富有内容但也容易操作,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与老师的讲授中不断上升。
不足:缺少了操控课堂的时间把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