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word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word表格式)

资源简介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人教版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教学设计】
研究课题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研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符合认知规律,也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 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它还能对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空气清洁、温暖和湿润。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空气的清新是很重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2~14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资料、教具,自身体验,合作探究,结合运用智慧教室的交互性,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作用及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资料分析,教具观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呼吸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病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以呼吸系统的各个结构资料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弄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通过分析一些呼吸系统疾病,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呼吸道作用及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简述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通过资料分析、学生合作讨论和教具展示,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资料分析活动的分析与总结。智慧教室的交互性和教学过程的配合。 通过联系生活体验和学生合作讨论使学生认知结构特点。
教学环境 智慧教室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福州蓝和北京霾的照片,从健康角度,会选择哪个城市生活? 2、分析福州空气数据。为什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健康。 3、引导学生进行憋气的小体验,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观看图片,选择城市并说出原因。 体验憋气,并说出呼吸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以及呼吸系统进行联系。通过自身感受,认同呼吸的重要性。 联系旧知识,认识呼吸的本质。
新课教学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引导学生说出想了解的呼吸系统知识,教师进行归类。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1图呼吸系统图并认识结构。 说出感兴趣的呼吸系统问题,如结构、功能、位置等。 学生填写结构。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智慧教室白板和定时功能,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呼吸道的作用 1、展示呼吸道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护理措施,并试着推测呼吸道功能。 2、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认同呼吸道的功能。 1、阅读新闻,思考并说出护理措施并试着推测功能。 2、通过自身体验,得出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让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情景分析和自身感受,认同呼吸道的功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呼吸道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呼吸道的各结构特点。 2、指导学生阅读任务单上资料,合作讨论进而归纳出与各功能对应的结构特点。 1、阅读资料和图认识呼吸道结构及特点。 2、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 说出依据并互相补充。 联系生活经验,承上启下。说出呼吸道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和整理资料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运用智慧教室定时器、抽人、拍照上传和抢权的功能。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引导学生说出呼吸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并说出保持空气清新清洁的方法。 学生说出霾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成因,认同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达成共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小结及知识巩固 展示原先学生提出问题的副板书,回顾本节课知识。 展示选择题。 依据副板书,回顾本课学习知识。 完成选择题。 帮助学生优化整合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运用智慧教室即问即答、翻牌和统计功能完成选择题,也为下节新课做铺垫。
【课堂实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展示学生福州蓝的照片。大家课前欣赏的照片是可爱的一班同学们在福州游玩时拍的。大家都选择了什么样的天气出去玩?
生:好天气。
师:好天气最好还要有蓝天白云。福州蓝现在是福州的金名片。其他地方的天气也跟我们一样好吗?展示北京霾的照片,从健康的角度,如果让你选择,你更喜欢在哪个城市生活?为什么?
生:福州,因为空气好。
师:是这样吗?展示福州的空气质量数据。为什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健康?
生:因为我们要通过空气呼吸。
师:呼吸对我们重要吗?让我们做个小小的体验。体验一:现在捏住鼻子憋气,等老师说停时再开始呼吸。
生:憋气体验。
师:松开鼻子后,很多同学都深吸了一口气。可见憋气很难受。虽然我们有时会忘了呼吸的存在,可是我们每时每刻都是需要呼吸的。呼吸为什么这么重要?
生:需要从空气中获取氧
师:氧对人体有什么意义?展示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图片。
生:氧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和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人长时间没有呼吸,就会死亡。
二、新课教学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人的呼吸是通过哪个系统完成的?
生:呼吸系统。
师:对于呼吸系统大家都不陌生,谁能说说你想了解呼吸系统的什么知识?
生:想了解结构和功能等。
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问题,并有意识地进行归类。同学们说的主要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疾病和保健等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展示呼吸系统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1图呼吸系统图,给大家10秒时间看图认识结构。
师:设定定时十秒。谁愿意上黑板填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填写学习任务单一。
生:一个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填写,其他同学在任务单上填写。
2、呼吸道的作用
师:呼吸系统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让气体顺畅进出,(手指画线)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合称为呼吸道。关于呼吸道有这么一个病例。展示病例资料,小芯喉部得了肿瘤,为了保证呼吸道畅通,医生切开了气管。同学们想想,如果你是医生,术后要采取什么护理措施?
生:清洁伤口,消毒等。
师:大家都说的很对。除了刚才说的护理措施外,切开气管后,医生还采取以下措施维持呼吸道功能:如室内温度在20-22°C左右,伤口覆盖消毒的湿纱布,保持床单和病室环境清洁等。你能试着根据这些措施推测呼吸道的功能吗?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生:呼吸道可能有温暖、湿润和清洁吸入气体的功能。理由就是这些做法。
师:平常在生活中有感受到呼吸道的这些功能吗?
生:鼻屎、鼻涕。
师:鼻屎和鼻涕是跟呼吸道什么功能有关呢?
生:鼻涕黏住了空气中的脏东西干了后就形成了鼻屎,能清洁吸入气体。
师:平常情况下鼻腔中都有鼻涕产生,只不过产生和蒸发的量差不多,所以没感觉,除了感冒时量大一点。除了清洁功能,其他功能我们能不能自己感受一下呢?
师:展示小体验图片。大家把手放在鼻子下方,有什么感觉?说明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生:感受到热,说明有温暖的功能。这个功能冬天更明显。
师:展示小体验图片。只用鼻快速深呼吸10下,再只用口快速深呼吸10下,有什么区别吗?
生:用口呼吸的有点干,有些没感觉。
师:如果你感冒鼻塞,一个晚上用口呼吸,早上口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生:口干舌燥,这说明了鼻腔对吸入气体有湿润的作用比口强。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分析,可见呼吸道确实有什么功能?请同学们在学习任务单上写下功能。
生:呼吸道除了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写下呼吸道功能。
3、呼吸道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师:生物学上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呼吸道的功能也跟它的结构有关。呼吸道有哪些结构呢?
师:展示鼻的图片。先看鼻。鼻有哪些结构?摸摸鼻子,正中间是鼻骨,有什么特点?两侧是鼻软骨,有什么特点?
生:鼻骨比较硬,软骨软一些。
师:我们耳朵主要由软骨构成的。摸一下自己的耳朵,有什么什么特点?
生:有硬度也有弹性。
师:鼻前端还有什么?
生:鼻毛。
师:其他结构外部看不到了,展示鼻腔剖面图。鼻腔内表面是一层红色的黏膜,上面有什么结构?
生:有腺细胞能分泌黏液,有毛细血管。
师:在显微镜下还可以看到黏膜上有许多纤毛,(画笔画)它们会不停地向咽部摆动。
师:接下来是喉,喉部前面也有软骨。气管和支气管都由一节一节的C形软骨构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也有黏膜,上有腺细胞和大量纤毛。板书展示各结构名称。要求学生写下结构。
生:写下各结构在学习任务单上。
师:请同学们阅读学习任务单上整理后的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后在任务单上连线,并说出理由。教师定时8分钟并巡视指导。
师: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小组的结果都展示,就抽两组同学的。用智慧教室抽人功能抽两位同学的学习任务单,拍照并上传。请两位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生:血液是热的,对气体有温暖的功能。纤毛摆动,将黏住的细菌灰尘送到咽部,然后通过咳嗽以痰的形式排出,也有清洁的功能。黏液有湿润气体的功能。
生:黏液能黏住脏东西,也有清洁的功能。
师:大家都说得很到位。其中骨和软骨都起着保证气体通畅的功能。为什么要有软骨,不全是骨构成支架呢?展示象气管的排水管教具,并向前后左右摆动,大家想想气管软骨有什么意义?
生:可以在头部摆动时顺畅的呼吸。
师:学习了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下面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是生活在北欧的安徒生,一个是生活在赤道的曼德拉,两人的鼻子形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生:安徒生的鼻子更大更长,可以更好地温暖吸入的寒冷空气。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师:既然呼吸道能对空气进行处理,我们为什么还怕霾呢?展示霾的图片
生:因为霾的颗粒很小,呼吸道挡不住。
师:说的很好。Pm2.5就是指霾的可吸入颗粒,呼吸道根本没法清洁,会直接到肺,颗粒更小的甚至还能进入血管,危害全身。那霾是怎么形成的?
生:燃烧燃料、汽车尾气等。
师:是不是只有霾,我们的呼吸道处理不了,还有其他呼吸道处理不了得病的例子吗?
生:哮喘、感冒肺炎、气管炎等。
师:这些疾病的形成可能跟以下现象有关。展示随地吐痰的图片,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生:因为痰里有细菌病毒,如果是传染病人的痰,干了后,细菌病毒随风飘散。被免疫力低的人吸入,就容易得病。展示不随地吐痰的图片。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师:总得来说,如果空气不好,我们就很容易生病。为了你我的健康,我们能做什么让空气清洁新鲜吗?
生:多骑车,多种树等。
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应用智慧教室即问即答功能,同学们试着选一个答案。
生:选择答案。
师:翻牌,展示答案,发现大家有不同的答案。现在看看自己和小组同学的答案,有不同的大家各自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再选一次。
生:讨论后再次选择答案。
师:展示正确答案。可以看到通过两次选择,正确率高了很多。为什么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自主呼吸的开始,这和下节课的内容有关。
【板书设计】
呼吸道的结构和特点
呼吸系统

【教学反思】
本课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个创设情境,学生体验和讨论分析,让学生更好地养成生物思维习惯,拉近生物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教具展示形象地说明了气管软骨在呼吸时的功能,变抽象为直观。运用智慧教室的各种交互功能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多方面素养提升,最终推动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本课不足之处在于,实施教学时还要多注意在提问时对学生回答的追问,及发散性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如果呼吸道有实物让学生动手实验说出结构特点,以及能增加呼吸道结构模拟功能的小实验,如用水瓶内加水模拟黏液,用棉花或毛黏在瓶口模拟纤毛和鼻毛的功能,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会更热烈,能做到做中学,效果会更好一些。鉴于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使自己在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注重学生的活动,让课堂更有趣,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