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并认真观察和记录,同时要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实验。
2.难点
(1)理解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2)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鼠妇若干只,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和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出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的特点?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生态因素1.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利用大屏幕出示一片麦田图片,然后提问:影响小麦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例如池塘里养的鱼,讨论影响鱼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往往只能说出非生物因素,而不知道说出生物因素,教师要进一步引导,解释生物因素也影响生物的生存。)2.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分析讨论并归纳影响小麦生存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水、空气、温度等。生物因素:人、田鼠、蚜虫等。1.根据经验举例并作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影响鱼生活的因素有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养鱼的人、池塘里的水草,还有池塘里的其他生物等也会影响鱼的生活。2.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感悟客观规律的存在,是新课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感知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同时找出这些因素都包括哪些。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等活动,感悟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出示几组反映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片,请学生观察:①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的群居生活、白蚁的群居生活、狒狒的群居生活。②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打架、两只雄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等画面。③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猎豹追捕斑马的画面。提问:(1)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认识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①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的群居生活、白蚁的群居生活、狒狒的群居生活的画面体现了同种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②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两只雄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的画面体现了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关系。③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猎豹追捕斑马的画面体现了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学生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全面理解。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制订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教师通过引导,让各小组制订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点拨:确定变量的方法,探究哪一个条件,就把哪个条件设为变量。如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的条件是光,那么光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举例:水分对蚯蚓生括的影响、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这两个实验中的变量各是什么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要加强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点拨:对照实验的设计,确定变量后,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但必须满足实验的条件)。所以对照实验的设计,就是把变量这个条件设计成不同的两个方面。举例:确定“光”“水”为变量后,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可多举些例子) 1.各小组讨论并制订实验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如何确定实验的变量。学生讨论后回答: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变量是水分;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变量是光照。2.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并讨论对照实验的设计。回答:“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有光”和“无光”,也可演化成“阴暗”和“明亮”。“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有水”和“无水”,也可演化成“潮湿”和“干燥”。   各组同学进行讨论,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明白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以及如何找出实验的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巩固知识,并获得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实验探究 1.教师巡回指导。2.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实验过程。 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也可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让学生了解、深化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先操作,再自己总结。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得知识和深化知识。同时使学生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计技巧,以及设置重复组的意义。
(3)结果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组的实验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2.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组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同学交流。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2.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3.教师播放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学习了“适应的典型实例”和“适应的普遍性”后,在解释时要注意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 1.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及与它们各自生活环境的关系。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注意纠正补充。3.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通过举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图片。2.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更多例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3.教师出示图片——蚯蚓疏松土壤。 学生讨论分析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  提炼本节生物学观点,指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梳理知识结构,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课后练习 教材P18练习题。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进行探究。2.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课堂知识的巩固、延伸。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概念
2.类型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对照实验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七、教学反思
略。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