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调查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进行简单归类。(2)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生存环境。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明确调查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2.教学难点(1)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生存环境。(2)初步形成关注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以及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三、教学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归纳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教材P9的“想一想,议一议”,并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思考讨论鲁迅这段文字描述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的栖息环境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想一想,议一议”中提出的问题,并分类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过渡:鲁迅先生身边有这么多种生物,我们身边有什么生物呢?我们应该怎么研究它们呢?除了上一节学习的观察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学生思考有关调查的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题——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新课讲授】(1)明确目标1.明确调查一般方法,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生存环境;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尝试用调查法了解校园的生物种类,并对其进行分类。(2)自主感知过渡: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生物,有些生物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很多是大家并没有注意到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一个地方都有哪些生物,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11,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调查?调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2.什么是样本?3.调查有哪些步骤?4.对调查到的生物应该怎么进行归类?学生阅读课本P9-11的内容,在课本中划出相关内容,思考并尝试回答有关调查的问题。(3)小组合作探究1.明确调查的一般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P9页下方虚线框中内容,分小组讨论并归纳调查的一般方法。各组按顺序由代表向全体师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小组间相互评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3)调查的过程中如实记录;(4)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或者进行统计。2.抽样调查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回答,补充:当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抽样调查(举例:人口普查、森林资源清查等)。3.调查的步骤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P9页内容,师生共同总结调查的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5)归类;(6)整理。4.实地调查和成果交流教师提出调查活动的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方案,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成果交流。调查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目的:了解校园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将其进行分类;(2)分组:8人一组,包括一名小组长;(3)要求:a.做好调查记录,如实记录,完成成调查报告。b. 不许损伤校园的生物。c. 要注意安全,全组同学集体行动,不许攀爬栏杆等等。5.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后对生物进行分类:(1)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与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两大类;(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课堂小结】1.明确调查的一般过程(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3)调查的过程中如实记录;(4)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或者进行统计。2.调查的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5)归类;(6)整理。3.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1)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与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两大类;(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课堂练习】略。五、板书设计1.1.2 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明确调查目的选择调查材料用具调查的一般过程 选择调查范围分组方法步骤 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分析按形态结构划分生物的归类 按生活环境划分按用途划分六、教学反思略。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