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能独立完成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物像。
能力目标 能独立完成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规范的操作方法和作用,爱护显微镜。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准备写有字母“e”的玻片标本和人血涂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展示各种细胞图片。自然界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生物,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了解细胞,首先要借助什么样的观察工具呢? 得出结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明白:我们看到的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几百倍以上的。
显微镜的发展 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程: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发现细胞。从发现显微镜至今的400年来,显微镜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改进。1665年罗伯特·虎克用发明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软木切片的细胞。设疑:观察的材料应该放在哪里?哪些部件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 简单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程,认同科技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带着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的材料和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展示显微镜结构图片。请同学们对照课本P37页图2-1,指出显微镜各结构,了解各结构名称。回答所示结构名称。(1)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有哪些?(目镜和物镜)(2)目镜有什么特点?物镜呢?(目镜无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反之。高倍镜下视野暗。)(3)怎样才能使镜筒上升下降?(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范围大,寻找物像;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范围小,调整物像清晰度。)(4)显微镜载物台有什么用,它中间的小圆孔叫什么?遮光器小孔叫做什么?怎样选择使用?(载物台用来放观察的材料;中间的小圆孔是通光孔;遮光器的小孔是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5)反光镜两面一样吗?怎样选择使用?(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6)光线从显微镜进入眼的路径是怎样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镜筒→目镜→眼)小结: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巩固练习。 过渡: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是为了正确的使用它,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顺利地观察到目标,那么怎样使用显微镜能?二、练习使用显微镜第一步:取镜与安放一手握,一手托,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第二步:对光低倍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大光圈: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反光: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对准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能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第三步:观察压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看目镜,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第四步:收镜(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2)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4)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试一试:上下移动玻片标本。(1)玻片标本“e”看到的物像是什么?试一试:左右移动玻片标本。(2)把玻片左右移动,看一看视野中图像如何移动?为什么?(3)计算物像放大倍数。(4)高倍镜下视野明亮度有什么变化?如何调?几个同学围看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为什么?教师总结显微镜操作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排直线,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思考:在镜筒下降、物镜接近标本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眼睛看着物镜?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黑点,如何判断黑点的位置?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册。 两人一组,结合教材上的显微镜结构图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并思考它们有什么作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通过习题检验自己对显微镜结构的掌握情况。老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并思考问题。学生反复操作,体会,熟悉显微镜使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回答问题:倒像。相反方向移动,因为像是倒像。物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变暗;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挡光。 学生思考回答:防止物镜压坏标本,损伤物镜。依次调换目镜、物镜,如果视野中的黑点还在,则黑点在玻片上。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结构 1.显微镜下看到人血涂片的清晰物象。 2.玻片标本“e”的物象是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玻片“左”移,物象 。1.取镜与安放 4.目镜内看到的是 。2.对光 5.物象放大倍数=3.观察 6.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 ,4.收镜 视野越 。
教学反思 显微镜对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非常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熟练操作,是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要求。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往往比较兴奋,教师需要交代的事很多,时间又短,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