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几种常见的急救方法。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读与运用药物使用说明书”的活动,提高观察、对比、分析、判断、归纳与应用知识等能力。2.通过“设计家庭小药箱”的活动,了解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丰富医药卫生常识,提高对医药的兴趣。2.关注自己、亲友与他人的健康,形成对健康负责、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情感与认识。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善于与人合作及乐于帮助弱者的态度。在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的精神。掌握几种常见的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2.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教具准备:(1)几个急救场面的视频资料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的教学课件 (3)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模拟出血包扎材料纱布、绷带、胶布、创可贴等溺水者的一段视频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引起同学们思考尝试回答。 一、“120”紧急呼救: 1、播放一个急救视频同学们观看记忆 2、同学们观看视频后能准确回答问题 师:当你发现有人受伤时,要拨打的急救电话是多少?拨打时应该说明哪些情况? “120”,并强调应说明地点、症状及姓名等情况 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引入新知:电话拨通后,急救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在这段时间内,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播放一段关于溺水者急救的视频) 2、当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师:进行人工呼吸时,应该如何操作?每分钟吹气多少次才合适?怎样判断人工呼吸有效?生:小组讨论时,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如:为什么要捏紧被病人的鼻孔?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表述最佳的一组进行表扬溺水者急救方法:师生利用板书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①、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被病人的鼻孔(为了避免气体从鼻腔漏出),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频率:每分钟吹气的次数是15~20次,与人的呼吸频率相同。若被抢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3、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师: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几次心脏挤压?怎样判断抢救有效? 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展示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完整答案)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1、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2、频率:挤压心脏次数也应与人的正常心率一致,应为60~100次/分,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挤压心脏4-5次3、若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三、出血处理 1、播放一段外出血处理的课件视频 2、小活动: 假定一位同学上臂受伤出血(用彩笔画伤口位置),请另一名同学前来救护包扎,并讲明怎样判断包扎位置?(近心端或远心端)日常生活中小伤口创可贴正确用法同学演示。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二、急救:1.120紧急急救2.胸外心脏按压3.人工呼吸4.出血和止血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首先,由课堂上的气氛来看,同学们很活跃,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显现出学习的强烈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第二,从课堂上分组活动的开展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来看,两者达到统一。同学们通过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合作意识增强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学们能够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学素养的层面。第三,老师善于合情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点评有发展性。如探讨如何辨别中西药的问题,在有位同学提出看法“中药只有中国制造”引起许多同学发笑的时候,老师的点评很自然地鼓励了发言的同学,又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情感的教育。第四,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帮助解答或谈看法,老师作为参与者,只是适当地引导和点评,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学生,让同学们在寓学于乐、寓智于趣中获得知识。 老师课前充分考虑了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了充足的药品说明书,课前交给学生,丰富了课程资源,为全体同学都能投入到学习中提供了条件。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本课中我对药品的了解还不够多,比如:课后才发现学生从电视广告上“收集”的药品斯达舒没有OTC(非处方药)标志,因此不能在当堂及时地指导学生注意用药的安全,没有趁热打铁;又如:上课过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类、乙类之别,却不知代表什么意思,虽然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但自己应该弄清楚。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多方面地了解更多的常用药物(特别是OTC),要注意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相关信息,收集好报纸上的资料,为以后的教学备好信息资源,把教学组织得更好。如果课堂上被学生问“倒”了,也要及时地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强,假如本节课能借助较好的教学设备(如投影机),把各小组间的结论或设计放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增加视觉效果,而不只是利用听觉,交流也会更容易,更广泛,师生对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