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3章 第3节 DNA的复制
教科书 书 名: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目标
1. 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2. 通过对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学习,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 3.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 DNA复制的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通过展示林志颖和儿子Kimi的照片进行提问:这对父子长相为何如此相似?原因是遗传物质DNA通过复制传递给子代。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讲授 对DNA复制的推测 半保留复制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半保留复制假说。该假说认为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全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假说认为新合成的亲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 分散复制 分散复制假说认为DNA复制完成后,亲代DNA双链被切割成小片段分散在新合成的DNA双链中。 [提问]:究竟哪种假说才是正确的呢?可以通过假说—演绎法来探究一下。 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1.提出假说 DNA复制的可能方式有三种: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以及分散复制。 设计实验 完成【学习任务一】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关问题: 如果要通过实验区分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那么实验中区分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重点要能区别在子代DNA分子中两条链的来源。 如何区分来自模板DNA的母链和新合成的DNA子链呢?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先将细菌培养在只含有15N的培养基里,得到被15N标记的亲代DNA,再将细菌转移至只含14N的培养基里,这样,新合成的子链就是含14N的。 (3)如何测定子代DNA带有同位素标记的情况?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由于含有不同氮元素使DNA分子密度不同,经离心后会分布在离心管的不同位置。 15N/15N标记的DNA,其密度最大,经离心后离心管中会出现一条重带;只有一条单链被15N标记的,其密度居中,经离心后离心管中会出现一条中带,如果两条单链都没有被15N标记,其密度最小,离心后离心管中会出现一条轻带。 完成【学习任务二】 进行演绎推理,根据不同假说,预测实验结果: 亲代DNA子一代DNA子二代DNADNA标记类型离心后试管中位置DNA标记类型离心后试管中位置DNA标记类型离心后试管中位置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两位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相关实验。最终实验结果与半保留复制假说预测的结果相同,最终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观看《DNA复制的过程》视频,完成【学习任务三】 DNA复制的过程 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复旋 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条件: 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能量:ATP 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意义 1. DNA通过复制后,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 DNA复制时出现差错,引起生物变异,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介绍2017年美国学者拍摄到的DNA复制过程动态视频所引发的新的讨论。指出对于DNA复制的研究还在继续。 课堂小结 对DNA复制的推测 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DNA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的意义 当堂检测 完成课堂练习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