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资料,锻炼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二、教学重点1.实验法的一般步骤。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三、教学难点利用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四、教学准备1.收集响尾蛇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并剪辑关于响尾蛇捕食猎物的视频,控制在课堂允许的范围内。2.制作教学授课课件,尝试使用SMART制作课件,达到师生互动,实现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功能。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知识回顾【注】:本课是开始尝试将SMART NOTEBOOK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这当中使用到了其中的配对的模版,可以检测多个学生对上节知识点的掌握,主要检测内容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与其对应的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二)新课学习1.实验法研究的事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①响尾蛇的简介:【图片展示】:4张不同的响尾蛇的图片【相关资料】:响尾蛇是一种毒蛇,长约2米。身体呈黄绿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尾端有角质环,运动时能发出声音,故称为响尾蛇。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也有近似种。【过渡】:你了解的响尾蛇是怎样的?(此处若学生的知识量达到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图片展示】:响尾蛇捕食瞬间。【设疑】:学生观看完以后,利用当中直观形象的介绍,提出问题:响尾蛇会直接将响尾蛇吞下吗?②发现并提出问题:【现象】: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将毒液注入猎物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A.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觉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B.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C.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D.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④作出假设【过渡】:那么你认为响尾蛇是怎样去追踪猎物的呢?A.【学生交流】:提出自己认为的合理假设,争取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B.【科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⑤设计实验方案:此处让学生来进行设计,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记录下来,进行更多的交流,完善方案。⑥实施实验并记录:【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已有的图片来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组1】: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已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此时,观察到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迅速地伸缩并轻打着,然后,它沿着科学工作者设定的路径爬了过来,最后追寻到那只中毒的四鼠。【对照组】: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鼠,按实验组的设计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响尾蛇没有去追寻这只死鼠。【讨论】:A.实验中两只死鼠的唯一区别是什么?B.实验中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老鼠?C.为什么要多次重复实验?⑦分析实验现象:从上述对照实验分析出响尾蛇没有追寻没有被咬的死老鼠,是因为没有毒液的气味。⑧得出结论:关于毒液气味的假设是成立的。【小结】:实验法的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2.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简介】:鼠妇的生活习性。【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强调实验的原则。【实际行动】:按老师的要求,在你生活的小区或校园中寻找并捕捉鼠妇。捕捉鼠妇时,你发现的鼠妇生活在 环境中,这种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现象】: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用短句准确表述出你们所提出的问题。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围绕着你组提出的问题,请你们书上查找有关鼠妇的一些资料信息。再将你们查找的有关信息扼要地记录在下来。③作出假设【过渡】:那么究竟哪种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呢?A.【学生交流】:根据这些信息资料,针对你们提出的问题,请做出尝试性的解释,这就是假设。B.【科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假设】: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④设计实验方案:此处让学生来进行设计,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记录下来,进行更多的交流,完善方案。【实验因素】:你们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你们研究的实验因素是__________,对照条件是__________。⑤实施实验并记录:【学生活动】:学生按照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组1】: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同的两种环境,左边有光,右边遮光,在两侧中央各放入等量的鼠妇5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鼠妇多。【讨论】:A.实验中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B.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C.为什么要多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性行吗?⑥分析实验现象:从上述实验分析出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因为遮光处的鼠妇比较多。⑦得出结论:关于光会影响鼠妇分布的假设是成立的。⑧联系实际 请你分析。有一个研究小组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提出“鼠妇怕光,它们喜欢黑暗的环境”的假设。这个小组创造了一半有光,一半黑暗的实验环境,鼠妇可以在这两种环境中自由无障碍地通过。实验中共有10只鼠妇,每隔5分钟,记录鼠妇分布在亮处和暗处的数目,共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统计表明,在亮处分布的鼠妇共21次,在暗处分布的鼠妇共9次。显然,这个实验结果无法证明他们的假设。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实验法研究的事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问题(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二、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