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简介

课时3.3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 2025届 高一年级 下学期 生物学科
教材课程 人教统编版必修二
课时安排 本单元/章共( 4)课时,本节为1课时
课题名称 3.3 DNA的复制
授课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 习题课( ) 试卷讲评课( )
课标陈述 课标陈述: 1.内容要求: 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3.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3.1.3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3.学业要求: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以及通过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统编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三节。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 【教学重点】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因此学生们学习时会感到困难。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应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一定的量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3.通过学生对DNA复制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4. 通过探究DNA分子复制的验证实验,再次领悟同位素标记法,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5、掌握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假说—演绎方法。 【评价任务2】 学生能够说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评价任务3】 掌握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申明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申明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
学情调查 合作交流 互动质疑 精讲点拨 【学情调查】 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分类。 【导入】 问题·探讨 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讨论 1.城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 2.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P53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DNA复制的假说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活动2】学生阅读教材第53~54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家采用什么作为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2、要想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关键是什么? 3、如何区分亲代和子代的DNA 4、实验方法? 5、实验原理是什么? 6、半保留复制的预期结果: ——【评价任务1】 ①提取亲代DNA→离心→底部。 ②繁殖一代后,提取DNA→离心→居中。 ③繁殖两代后,提取DNA→离心→1/2居中,1/2靠上。 【实验结果】 【思考】如果是全保留复制,预期结果如何? 7、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和预期的一致,说明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活动3】自主阅读P53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评价任务2】 1.DNA分子复制的概念、场所、时间 2.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哪些条件 3.DNA分子复制过程怎么进行 4、.DNA分子复制特点、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 四、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活动4】师生共同归纳: 一个15N标记DNA分子,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结果是: 1、DNA分子数 子代DNA分子总数=2n个。 含15N的DNA分子数=2个。 含14N的DNA分子数=2n个。 只含15N的DNA分子数=0个。 只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 含15N的DNA分占总数比例为2/2n 。 2、脱氧核苷酸链数 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 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 含15N的链占总链数比例为2/2n+1=1/2n。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a个,则: 经过n次复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a·(2n-1)个。 在第n次复制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a·2n-1个。 【小试牛刀】——【评价任务3】 1.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  ) A.1/2 B.1/4 C.1/6 D.1/8 2.有100个碱基对的某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连续复制n次,则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多少?(  ) A.40n-1 B.40n C.40×2n-1 D.40×(2n-1)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使学生尽快进入到生物学的课堂情境中。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当堂训练 DNA的复制是在细胞的 分裂和 第一次分裂前的 期进行的。复制是指以亲代 为模板来合成 的过程。复制特点是 复制过程必需以 为模板、 为原料、 提供能量、 的催化等条件, 为DNA的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并有能力保证复制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一个亲代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了两个 ,新形成的DNA分子都是既含一条 链、又含一条 子链,因此,称DNA的复制“ ”。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遗留知识点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DNA分子的复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3.DNA分子的复制
板书设计 3.3 DNA的复制
作业布置 同步训练
课后反思 本设计运用了问题情景导入的设置,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对DNA复制方式的学习,教师没有采用直接介绍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经历一个作出假设推理演绎一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既深刻掌握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又感受到演绎推理的科学探究的魅力。在对问题的解决中、教师确实起到了引导老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