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第五章 病毒 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的结构 2.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内容教学重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病毒的结构以及生活和繁殖的内容比较抽象,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学生不好理解。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但是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由于病毒的形态十分微小,学生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特点缺乏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多媒体信息使其形象化、直观化,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难点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 直观教学法 比较、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 视频导入:一场无硝烟战争,从2020年的春节拉开了序幕,变异毒株导致全球疫情红色预警,同学们知道元凶则是谁吗?为什么小小的病毒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欢迎来到生物微课堂——病毒。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病毒的发现、大小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谁先发现的 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 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并完成探究活动。 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表明病毒比细菌小。通过形象的比喻: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大约3万个病毒堆积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只能用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nm)。 说明病毒个体极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那么,病毒是什么样的呢? 2.病毒的形态 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几种形态的病毒,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病毒是怎样的结构呢? 3.病毒的结构 展示:三种病毒结构模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三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初步认识到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有繁殖后代以及变异的特性,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又是怎么繁殖的呢? 4.病毒的生活、分类 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体非常小而且结构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要长期生活下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存下去?学生很快会想到是寄生。然后得出结论: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的分类 根据寄主的不同,将病毒分类并举例说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设问:病毒又是如何侵入这些寄主细胞并在其中生活繁殖呢? 5.病毒的繁殖 病毒的繁殖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一过程吗? 播放噬菌体入侵细菌并在其体内繁殖的短视频,接着教师再简单概述病毒侵染细胞的五个过程,理解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种繁殖方式为自我复制。 思考:病毒离开活细胞是否就意味着死亡呢 病毒离开活细胞后并不会死亡,它通常会変成结晶体。一有机会就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将会重新开始。 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种类多、分布广、寄生生活,举例说明病毒的寄生会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并展示相关图片。但我们不必从此谈毒色变,人类在与病毒斗争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举例:研制疫苗,接种疫苗预防人类和动物疾病;利用植物病毒培育花卉新品种;在转基因或基因治疗中的作用等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 由学生构建病毒“树”,完成建模。 简单概括为: 小——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简——结构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 部的遗传物质,无细胞结构 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以此为根据地繁殖后代 这些重点知识你都记住了吗?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下列几种生物中,个体最小的一种是( C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草履虫 2.病毒必须在什么环境下,才能有生命活动?( D ) A.水中 B.空气中 C.土壤中 D.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 3.下列对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不含遗传物质 B.没有细胞结构 C.都会使人患病 D.能独立生活 4.艾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都属于( A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微生物病 D.噬菌体课后作业 病毒在离开活细胞后会形成结晶体,病毒的结晶体是生物吗?请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解答这个问题。或 2.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形态任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