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2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课程名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细胞工程”的第二节“动物细胞工程”的第二部分内容。教材重点讲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通过分析传统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引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并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通过讲述米尔斯坦和科勒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该项技术流程较复杂,教材采用示意图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认识这一过程。最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出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及经济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免疫调节、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等,具备了对该节基本内容的理解基础,经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解释简单的生活实践案例,但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周期长、技术复杂,对设备和药品的要求较高,在中学现有条件下难以动手实践,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与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 生命观念:学生通过“利用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能同时表达二者的特性,可在体外长期培养并制备大量单一抗体”,能更好地理解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抗体制备和单克隆抗体技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传统抗体生产的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模拟筛选过程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形成结论的能力,有效解决无法实现动手实践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轮筛选,又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科学史内容“米尔斯坦和科勒的大胆设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创造性思维和坚韧探索的品质,认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培养学生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培养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模型建构等方法
教学策略: (1)应用类比推理法,搭建教学支架 (2)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 (3)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创设探究情景
7.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应用环节一:课程导入教师活动1 导入: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判断某人被感染?学生活动1 思考讨论 信息技术应用1 图片展示 活动意图说明: 创设情境导入,引入如何制备特异性抗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环节二:(任务一)探究传统抗体的制备教师活动2 问题1:实验动物(小鼠、家兔)经过何种处理才能产生抗体?从何处获取抗体? 问题2:实验所使用的小鼠一定要饲养在无菌环境中,为什么? 问题3:经过单一新冠病毒蛋白刺激后,为什么有多种B淋巴细胞被激活?为什么抗体的抗原结合区有差异?学生活动2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2 资料和图片展示 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总结传统抗体制备的方法和缺点,了解抗体的制备不是一蹴而就,是许多代科学家的辛勤付出才有的成果,科学是艰辛而严谨的。环节三:(任务二)探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环节四:(任务三)探究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教师活动3 (1)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细胞准备: 问题1:如何获取激活的B细胞? 问题2:从脾脏中分离的为何是多种B淋巴细胞? 细胞融合: 问题3:如何诱导细胞融合? (2)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细胞筛选: 探究1:HAT选择培养基的筛选 探究2:克隆化培养与抗体检测 (第二次筛选的目的、原理和图解分析)学生活动3 细胞融合: 学号为奇数的同学代表被激活的B细胞,学号为偶数的同学代表骨髓瘤细胞(具有大量增殖的能力)。 思考:与同桌代表的细胞进行融合后会有哪些情况发生? 细胞筛选: 结合资料判断本小组代表的细胞能否在选择培养基中长期生存。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判断产生的抗体是否可以和新冠病毒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 模拟细胞融合及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过程,结合资料分析模拟结果,体验科学家研究历程。信息技术应用3 资料、图片和动画展示 资料、图片展示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生活动,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同时重现科学家的部分重要研究过程,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核心内容的教学上,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科学素养。环节五:单克隆抗体的获取教师活动4 若要使能产生抗新冠病毒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活动4 学生思考回答 信息技术应用4 图片展示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勤思乐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回扣情景案例,升华课堂。
教学流程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详见学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