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第六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学校 姓名 年级 七年级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探究实践:通过体验膝跳反射,培养学生的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学思维:通过文字和图片分析,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生命观念:通过实例,认同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联系实际,认同健康生活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所经历的神经通路-反射弧, 2.理解反射调节的过程、感觉产生过程和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导入 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为本节学习做准备。 播放视频:百米亚洲飞人苏炳添听发令枪起跑片段 阐述:人类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只有灵敏的感知环境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反射的概念 播放视频、图片举例(缩手反射、唾液分泌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幼儿排尿反射等)引出“反射”。 指导学生体验活动——膝跳反射 讨论分析: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3.所有同学反应都一样吗?有无规律? 4.这种反应与神经系统有关系吗? 5.尝试说出什么叫反射? 归纳总结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 区分捕蝇草、变形虫、草履虫的应激性与反射 举例:人的皮肤晒黑,区分非反射与反射 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更加直观地理解反射的概念。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举例: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婴儿为什么不能像正常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呢? 阐述:反射到底如何实现?要弄清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结合反射弧图示,讲解反射发生过程: (1)结合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神经通路图,加深对反射过程结构的认识。 思考: 1.手接触到烫手的馒头,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烫? 2.原因是什么? 3.这样的反射有什么意义? (2)结合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神经通路图示,讲解膝跳反射的发生过程。 (强调:膝跳、缩手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总结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共同模式并讲述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并进一步说明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已知补充举例各种感受器和效应器。 最后利用反射弧的视频巩固新知识。 2. 结合感觉、调控神经通路图示,引导学生思考: (1)感觉的形成 提问:为什么人在缩手过程中还会感觉到馒头的烫?为什么膝跳反射体验过程中我们还能感觉到叩击?(提示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图片呈现:感觉形成的相关神经通路 阐述:脊髓内神经元侧支上行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感觉。 所以,先表现缩手或踢腿后产生感觉。 (2)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 提问:为什么注意力集中,腿没有完全放松,有可能没有膝跳反射? 结合图片讲解:大脑皮层发出下行冲动到脊髓,实现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如运动的精准、加强或抑制某一种效应)。 3.区分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分析2个经典的简单反射神经通路,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以及理解感觉产生和大脑调控反射活动的机制; 通过反射结构基础的分析与学习,进一步理解反射这一神经调节的方式,并注意区分反射与反射弧。联系实际与总结 1.联系实际:举例(霍金先生、桑兰女士)疾病或创伤导致不能正常的发生反射反应或调控。 2.本课小结 3.习题巩固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认同健康的重要性,认同生命观念。 本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