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简介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年级 高二 授课时间
课题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建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基于对反射概念的理解,准确判断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大多已学过,对于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以及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在初中教材中都有涉及,所以本节实际上是对初中所学内容的升华,教材中给出了兴奋的概念,并且进一步将初中教材所说的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明确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通过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模拟探究等活动,进一步揭示条件反射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新课 【图片、视频引入】首先播放有关手被扎、被烫之后的反应等图片和视频。 【提问】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了火或尖锐的东西,你会有什么反应? 你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疼? 我们的身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讲解动图示例,并播放动画还原烫手及其人体反应的图解动画 【教师引导语】实际上,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手上的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到这种刺激,神经将信息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信息,你迅速将手缩回。 【引入新课】我们的手被烫时,我们是先缩手,再感觉疼痛,这是为什么呢? 观看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先缩手,在感觉到疼痛 回答问题,并总结人体缩手等行为的调节来源
新课 教学 一、 反射与反射弧 【引导思考】继续以缩手反射为例,引导学生明确反射的概念。并进行辨析,挖掘反射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兴奋的概念: 再次引导学生回看缩手反射流程,认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 【引导分析】教师描述:图中不难发现,完成反射的过程,需要人体的好几部分参与,我们把完成反射的这些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那么,反射弧有哪几部分组成?由都有哪些作用呢?【合作探究】大家参考课本,查找资料,在图示中把相应部分补充完整。 【引导思考】体检时,医生敲击膝盖下方,如果你小腿正常抬起,不仅说明你下肢参与膝跳反射的功能正常,也说明脊髓中相应中枢也是完好的。说明了什么? 【追问】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还能完成吗? 【合作探究】请尝试分析,反射弧中各部分分别受损,人体会发生哪些状况?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缩手反射过程中,脊髓作为反射的神经中枢,产生缩手反应,同时,兴奋还会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所以,才是先缩手,再有感觉。 得出结论:判断反射的关键: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规律性应答。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 查阅课本,小组合作,快速完成【学案】中反射弧的相关构建。 小组展示分享,写出有关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射的进行依赖反射弧结构的完整。 在缩手反射弧图示中,分别标注受损及结果。 归纳总结,并分享结论。
新课 教学 二、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引导分析】缩手反射只是反射的一种,并且缩手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有一些反射是需要经过训练才完成的。 你能说出人体还有哪些反射? 这些反射可以分为哪几类? 引导学生明确反射类型。 观看够的唾液分泌与铃声的关系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比较辨析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1.上述的实例说明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 2.如果以后进行多次摇铃,而不再喂食,狗狗还会继续分泌唾液?这说明了什么? 3.完成表格 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区别形成时间数量是否消退形成需要的中枢接受的刺激联系
【引导分析】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对动物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联系生活,思考并回答问题。 说出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小组讨论,进行探究后分享。 小组讨论相关问题,并展示回答。 通过举例和分析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总结形成条件反射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
课堂 练习 1.下图所示是反射弧相关结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可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B.图中d表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C.图中有3个神经元,仅依靠这3个神经元就能够完成反射活动 D.图中abdef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能够完成条件反射 【答案】B 【详解】A、与a相连的b上有神经节,所以图中a表示反射弧的感受器,也就是传入神经末梢其功能为感受刺激,产生兴奋,A错误; B、图中d表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其功能为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B正确; C、图中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共3个神经元,要完成反射活动还需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腺体细胞,C错误; D、由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图中仅含脊髓,没有大脑皮层,所以仅依靠图中的反射弧不能完成条件反射,D错误。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 B.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C.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 D.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 【答案】C 【详解】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的组成中,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因此—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A正确;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相接触的部位类似突触,在特定情况下,当兴奋传至传出神经末梢时,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B正确;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接受来自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而不是利于酶附着,C错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中都含有许多神经中枢,D正确。 3.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 D.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 【详解】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A正确;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其反射弧不同,B正确; C、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突触),C正确; D、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D错误。 4.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B.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 【答案】A 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传递。 【详解】一个神经元一般一个胞体,由图中胞体的个数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四个神经元构成,A错误;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B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由图中兴奋和抑制的信号可知,当敲击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D正确。 5.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 (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若下图中曲线ⅹ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回收率随时间的变化,则在可卡因作用下,多巴胺的回收率变化可以用曲线 (填字母)表示。 (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 (填升高或降低)。吸毒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 ,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答案】(1)特异性(多巴胺)受体 (2) 延长 y (3) 降低 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析】动作电位产生后,兴奋部位立刻恢复静息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兴奋经过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同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2)根据题意分析,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则多巴胺会不断的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从而延长了愉悦感的时间。但是多巴胺最终还是被100%回收的,只不过回收的时间延长,因此如图中y曲线所示。 (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由于受体蛋白减少,进而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证保持正常生理功能,根据毒品作用的机理可推测,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板书设计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感受器 1.反射概念 传入神经 2.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非条件反射 3.类型 条件反射 4.意义
课后 作业 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