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理解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二、科学思维阐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科学探究通过探究逆浓度运输所需条件实验来提高学生探究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四、社会责任结合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明“囊性纤维化”和“阿米巴痢疾”的成因,宣扬健康生活的方式。教学重点 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的特点大分子进出细胞方式:胞吞胞吐的特点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引入】师:PPT展示“问题探讨”碘逆浓度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请生思考“问题探讨”中的两个问题师:PPT展示:小肠液中氨基酸、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它们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等实例 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仔细观察,细心聆听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主动运输让学生明白,物质逆浓度进出细胞具有普遍性合作探究—主动运输 师:展示PPT“主动运输”的动画,请学生相互讨论,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和条件师: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完成PPT的表格师:播放与生活相关的三个实例,请同学们判断哪一个实例相当于主动运输师:播放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类型,请学生判断,哪些属于主动运输?师:根据主动运输的条件,请学生总结,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主动运输?以及主动运输的意义?师:介绍“囊性纤维化”疾病,分析发病原因 结合动画相互讨论并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1、运输方向:低浓度—高浓度条件: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大胆发言,交流思考,判断并回答思考,回答认真聆听 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将理论知识类化为生活场景,使学生更能理解、掌握知识讲练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联系社会,使学生意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胞吞胞吐 师: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70—71页“胞吞与胞吐”部分,交流并讨论以下问题1、胞吞、胞吐的过程?需要什么条件?2、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什么关系?师:结合PPT将学生自学的内容进行梳理、讲解。讲解胞吞胞吐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概念,并理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师:联系社会,老师介绍“阿米巴痢疾”疾病,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小组成员之间对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讨论、交流。认真聆听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疾病的成因并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师:引导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通过课堂检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根据老师引导回顾知识并回答老师提问 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系统化理解课后提升 师:根据本章内容,请生将物质跨膜运输的四种方式绘制思维导图 根据要求总结本章知识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板书设计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主动运输 二、胞吞与胞吐 (一)概念 (一) 特点(二)特点 1.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逆浓度梯度 2. 需要消耗能量 2.需要载体 3.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消耗能量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概念建构为主线,学生熟悉了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并能尝试解决、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整节课,我始终按照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视频动画展示,将主动运输实例类比于生活中的常见场景,直观展示了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知识层面关注较多,核心素养的渗透较浅,特别是科学探究的深度挖掘不够,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习能优化自己的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