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2章第1节 第2课时——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教 学 目 标 1.通过分析影响鼠妇的非生物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3.学会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5.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以及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6.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培养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教学难点 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教学资源 采用多媒体手段,配以视频、图片资料,使知识信息传递立体化,激发学习兴趣。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回顾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提问生态因素包括哪些?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等。与植物相比,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反应更加灵敏,短时间就可以看出结果,因此,在认识非生物因素能够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请同学说说已经知道的鼠妇。 教师补充。鼠妇俗称潮虫,体型较大,15-20mm,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前后两端尖,经常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受到刺激时才“加速逃跑”。在花盆、砖块或石块下容易招到。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可能会把鼠妇和西瓜虫混淆在一起,西瓜虫身体较小,约10-15mm,遇到刺激后身体能卷曲为球状,似西瓜,并有“假死”现象,对光的敏感性稍差。因此,与鼠妇不可混用,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前同学们需要准备一个深棕色或不透光的空瓶子,在瓶盖上打两个小孔。瓶中放一层潮湿的土壤和一些枯叶,压实备用。 调查过程中注意观察鼠妇生活的环境特点,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和自己的疑问,完成调查表。 通过调查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辨析转化,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观察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以后,你会对问题作出各种尝试性解释,这就是假设。一个好的假设,要能够说明相关事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因此,我们可以作出什么假设呢? 注意:假设是对问题尝试性地回答,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任何假设都应该有一定的依据,不能盲目地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几种实验方案的缺陷,认识到实验设计要有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并进行多次重复,获得可信的实验结果。 分析预期结果,观看视频,了解实施计划的详细步骤,记录数据。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假设成立。 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提出问题:能否按照类似的实验思路,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回答上节课的所学知识。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学生认识不足。 做好准备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查校园或公园中的鼠妇。 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和自己的疑问。 提问: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说出实验方案的缺陷。 假设成立。 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生,爱护实验动物。 运用已经学过的设计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思考实验方案。 导入 调查校园或公园中的鼠妇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板书设计课后 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学生经常会对生活中的现象有问题,但是如何科学地解决其实做的并不规范,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生物学科的严谨性,也能逐渐的规范起来自己,但是对于提出问题、作出科学的假设、制定合理的计划还有待提高,今后接着做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