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能说出生态系统的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解释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教学重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教学难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
教学资源 采用多媒体手段,配以视频、图片资料,使知识信息传递立体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什么是食物链? 谚语引物食物链的概念。出示一条食物链及书写食物链的要点。 食物链:(情境分析:树林—昆虫—鸟三者关系) (1)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怎样的关系? ①分析关系: 树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昆虫和鸟都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图示关系: 突出食物的传递,就是一个单向的链状结构。树是食物的源头,是链状结构的起点。昆虫取食树,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从树传到昆虫,鸟捕食昆虫,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从幼虫传到啄木鸟。红色的箭头表示食物传递的方向。 ③食物链定义: 像这样,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2)怎样规范书写食物链? 首先,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必须是植物、不能是动物、也不能是非生物。 其次,箭头的方向必须表示被吃,也就是被取食或被捕食,而不能表示吃。 再次,在图中的情境下,食物链的顶端是啄木鸟,截止到啄木鸟才完整。 2.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怎样? 食物网定义: 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核心问题: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情境分析:树林—昆虫—鸟三者关系) (1)树林怎样满足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①物质循环 这幅图解显示,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利用,也供给各种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分解的产物被生产者再吸收利用。也就是说,生态系统能把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从而加以利用、满足物质需求。 大家请看,这幅图中能找到三条物质循环利用的渠道。 ②能量流动 其次,树林怎样满足所需的能量? (2)能量单向流动,而物质却循环利用。为什么? (资料分析:以观赏型小型鱼缸为例) ①分析物质循环 这个鱼缸很简单,有河水、河沙、金鱼藻、金鱼。金鱼藻吸收空气、水制造有机物。金鱼吃了金鱼藻得到有机物。鱼的粪便和藻类的残骸被细菌和真菌分解,分解产物再成为非生物成分,然后被植物再吸收利用。就这样非生物的物质不断地循环流动,循环利用,这个鱼缸在物质上自给自足。 ②分析能量流动 它所需能量的源头是阳光,其中的生物释放热能,热能不会转换成光能。因此,光能源源不断进入鱼缸,热能源源不断离开鱼缸,所以能量单向流动、无法循环。 (3)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营养结构? (4)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会全部传给下一级吗? 以这条水中的食物链,它有五个环节,对应五个营养级。植物首先会满足自身,不一定都被吃,还有不可食的部分。因此有机物传给下一营养级的比例不高。以此类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营养级的有机物逐渐减少。金字塔图形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规律也会对应每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有人估算,养活一条大鱼,至少需要10条小鱼、100只蜻蜓若虫体、1千只剑水蚤、1万个微小水生植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一定。通常大型食肉动物一般数量很少、比例很低,也是这个原因。 2.毒素沿食物链积累(情境分析:水俣病、重金属污染大米) (1)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怎样呢? ①分析毒素积累 观看视频,了解水俣病。 生物体上的红点代表有毒物质,红点数目表示有毒物质含量。随着食物链的延长红点数量越来越多。说明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渐积累。猫和人体内积累含汞物质,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引发水俣病。食物链是有毒物质积累的渠道。 分析毒素沿食物链积累 有毒物质随废水进入水中,微小植物吸收微量,自身能抵抗,但是无法分解又很难排出。它们一旦被吃,体内的有毒物质全部传给剑水蚤。剑水蚤要吃很多植物,就得到很多有毒物质。但是无法分解又很难排出。大鱼吃小鱼的也是如此,以此类推,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逐渐积累给大鱼。猫和人积累最多,因此中毒发病。归根结底是有毒物质无法分解、很难排出。同样,分解者也很难分解它们。 (2)垃圾分类,分出有害物质。为什么? 核心问题:生态系统是否稳定?是否能维持平衡?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在环境恶劣时,生态系统会变得匮乏。 (2)环境良好时,生态系统会增长 当雨量丰沛、气候适宜,导致草木生长茂盛,引起兔的数量大大增加。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增长了。成分增多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量增加了。 (3)变化有一定限度,能相对稳定和平衡 制约兔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雕、狐等天敌,又如寄生虫等病害。有了制约,兔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说明,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变化有一定限度,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 (4)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且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限度时,就会失去平衡。通常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单一,调节限度越小。反之越大。 倾听,勾画。 倾听,勾画。 判断哪种是正确的书写方式。 找一找与苜蓿有关的食物链,连一连、写一写、数一数。 倾听,勾画。 情境分析 每条循环渠道都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成分的交流。消费者的参与,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路径的分支有很多。 生产者不断吸收阳光,把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生物体分解、利用有机物时,向周围释放热能。也就是说,生态系统能源源不断地吸收太阳的光能,满足能量需求。 观看视频,学习营养级和营养结构定义。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对应着不同的营养级。 不会。 观看视频,了解水俣病。 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应对有毒物质能力不足。从源头上管好有害物质,可以降低安全风险。让它们既造福人类,又减少环境隐患。 猜想是。 制约兔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雕、狐等天敌,又如寄生虫等病害。有了制约,兔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合理放牧、合理砍伐、合理捕捞,等等,都在自然尊重规律。 引出本节课题 加强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认识食物链
练习书写食物链,数食物链条数,突破教学难点。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问题引领,深入探究
联系实际,通过大量事例触动学生心灵,认识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危机、引发深入的思考,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引发深入的思考,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1、 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2、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课后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