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教材包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激素调节》四节内容,第三节含有一个实验(膝跳反射)和一个探究(测定反应速度),前三节属于神经调节的内容,第四节属于激素调节的内容。教材首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继而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章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名词和概念的能力;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帮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方面,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出发,提供具体的事例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概念。另外用丰富的图片结合文字说明来呈现抽象的知识,图文并茂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例如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耳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缩手反射的过程、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等。本章安排的“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观察与思考”“技能训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主要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例如“探究”活动——测定反应速度,不单纯是让学生操作如何测定反应速度这个过程,而是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一个“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介绍了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的情况;安排了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栏目,介绍了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本章教材分析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2.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眼球和耳朵的结构模型;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挂图;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师】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生】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师】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生】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生】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师】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新课讲解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
【师】刚才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参与
【生】眼睛、耳朵、大脑等。
【师】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与 请举例说明。
【生】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师】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我们才产生了各种感觉。而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二、眼球的结构
【师】观察教材P79眼球结构示意图。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生】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膜——胶卷(底片)
【师】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生】学生熟悉眼球结构,并说出眼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师】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 (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师】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生】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膜。
【师】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和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膜,成的像是倒像。
【师】视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 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 这是为什么呢
【生】学生结合教材P80图4-48解决这一疑难。
【师】视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视觉。
【师】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教师点拨: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
【生】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
【师】观察教材图4-49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生】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然后设计实验方案:
(1)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
(2)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3)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
(4)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
选择几样在教室内能完成的当堂探究。
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师】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 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师】近视镜。
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P80~81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生】学生分析,表达交流。
【师】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
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生】戴眼镜。
【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 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生】中间薄,四周厚。
【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然后再经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师】请几位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生】部分近视眼的同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师】教师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适当的矫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图4-51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生】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耳的结构
【师】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 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认真观察教材P84图4-52,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课上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图中或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六、听觉的形成
【师】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
【生】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师】阅读教材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生】外界声波(收集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声波)→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师】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 什么是噪音 噪音有什么危害
【生】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不是都是和谐悦耳的。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甚至会因此失去听觉。
七、保护耳和听力
【师】1.如果近距离看燃放烟花爆竹,你准备怎样保护听力 为什么这样做
2.洗澡时要尽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这是为什么
3.得了咽炎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4.“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它是脏东西吗 你是怎样处理耳屎的
5.平时大家常用耳机听音乐,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吗
【生】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归纳保护耳和听力的措施。
●课堂小结
【师】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和舌等感觉器官。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二、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
3.保护耳和听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