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第一章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1.知识与技能(1)概述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举例说明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3)说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蛔虫和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和归纳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蛔虫又是什么生物?今天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本节新课。【新课讲授】一、线形动物(展示蛔虫图片)教师布置任务单:学生观察图片,阅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回答问题。提问:(1)蛔虫寄生的部位?(2)雌虫雄虫有什么区别?(3)蛔虫是怎样运动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问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人的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2)长圆柱形,中端较粗,两端逐渐变细。活虫乳白色或粉红色,体长可达20 cm,体表有透明的角质层。雌雄异体。雌虫:较大、较长、尾端尖直。雄虫:较小、较短、尾端向腹面弯曲。(3)无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多媒体展示雌蛔虫的纵剖结构)教师讲解: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进行厌氧呼吸,厌氧呼吸是寄生虫的特点。学生归纳总结蛔虫的结构特点:教师强调:成虫寿命约1年,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0万个。 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提问:蛔虫有什么危害?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成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一般并不严重;(2)数量多时(据报道,曾经有一人肠内有蛔虫1448条),造成肠道阻塞;(3)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如:肺水肿等。(4)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教师强调如何预防蛔虫:1.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2.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展示其他线形动物的图片,如秀丽隐杆线虫)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细长,呈圆柱形;(2)体表有角质层; (3)有口、有肛门。二、环节动物(多媒体展示蚯蚓的图片)提问: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可以找到蚯蚓 学生回答: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及蚯蚓结构图)(1)观察蚯蚓的身体是否两侧对称?(2)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3)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教师讲解:蚯蚓的体壁及呼吸提问:蚯蚓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通过探究问题及蚯蚓结构图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蚯蚓的结构特点。学生尝试说出蚯蚓的结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如下:(多媒体展示其他的环节动物如沙蚕及蚯蚓的横切面结构图)学生归纳总结环节动物的突出特征——出现了原始的运动器官刚毛。教师强调:环节动物主要特征:(1)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2)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课堂小结】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环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课堂检测】略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六、教学反思略。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