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酸雨等污染对生物的危害。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2011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重的核污染。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核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实例?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酸雨对生物的影响1.酸雨根据同学们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酸雨?2.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酸雨是怎样形成的?4.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5.酸雨有哪些危害?6.如何控制酸雨?学生根据搜集到的有关酸雨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讨论1:什么是酸雨?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酸雨的pH则小于5.6。提示:你可以试着用pH试纸检测酸雨的pH值。讨论2: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讨论3:酸雨的形成过程二氧化硫等+水蒸气 酸雨讨论4: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等+水蒸气 酸雨因此,酸雨的主要成分有水、硫酸、硝酸。讨论5:酸雨的危害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讨论6:如何控制酸雨?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问: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根据下面的提示,你能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吗?1.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4。2.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3.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计?4.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5.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6.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各小组成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设计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预期实验结果与分析:①如果两个装置中植物幼苗的生长没有差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用酸雨培养的植物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用清水培养的植物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讨论和交流:①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查查资料,酸雨含有什么成分?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水、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醋酸。②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不一定。这是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降落到地面形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随大气流动而飘移,因此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跨越地域、跨越国界的危害。(二)其他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水污染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重金属污染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等,还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1)水俣病1956年日本水俣镇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患者手脚麻木、听觉失灵,甚至疯癫。(2)痛痛病1955-1972年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当地居民用含镉的废水灌溉稻田,使土壤中的含镉量明显增高,患者食用含镉量高的大米和饮用含镉量高的河水中毒,导致胃和肾受损,全身疼痛难忍。其他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很多,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各抒己见:回想你和你周围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曾经或正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课堂小结】1.酸雨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主要成分、危害及控制措施。2.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探究原则:对照原则3.其他环境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随堂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性的表现( )A.直接危害植物的叶、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B.引发赤潮C.破坏湖泊的食物链 D.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2.下列哪项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 A.把收集的固体废弃物倾倒到江河B.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撤销所有火力发电厂,发展水电站3.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不包括(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4.下列污染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A.酸雨 B.雾霾C.沙尘暴 D.汞、镉等有毒物质【知识延伸】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1.温室效应的概念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温室效应的危害(1)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2)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3.地球上的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的上层,构成了薄薄的一层臭氧层。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4.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异常等。(2)人为原因:氟利昂和含氮废气的排出。5.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例如,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6.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1.酸雨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主要成分、危害和控制措施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二、其他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六、教学反思略。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影响吗?酸雨能抑制植物幼苗的生长酸雨的有无在甲、乙两个花盆中栽培同样数量的植物幼苗,在甲、乙两个花盆中栽培同样数量的植物幼苗采用pH=4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作为对照每天两次向甲盆中喷洒定量的配制的酸雨每天两次向乙盆中喷洒等量的清水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没有影响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