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从种到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②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③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分类等级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学习,锻炼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融入保护动物的思想,形成保护动物遵循自然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教学难点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意义。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师:我们班这么对的同学,我们是如何在中国的广袤的土地上 确定到个人的呢。生:思考讨论。师:展示行政规划分类等级图。这些分类等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包含与被包含的从属关系,有大小之分。(二)新课讲授1.生物分类等级师:在生物分类中,有没有存在类似的等级关系呢?生: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师:这七个等级间是这样的关系呢?生:关系:大单位中包含了许多并列的小单位。师: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同一种动物为什么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呢?生:思考,回答师:我们依据什么将蜜蜂和其他生物划分到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生:分类依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师:七个分类单位中,哪个单位的生物种类最多?哪个单位的生物种类最少?生:规律: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师:我们本节课节课一直说种是最小分类单位,到底物种间是如何分开的。生:物种:指的是形态、生理及分布非常相似的一类生物。不同物种之间一般存在生殖隔离,即互不交配,即使交配,也不产生可育的后代。师:现在我们将狼归归类。生:每一只狼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生: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生物的共同特征,划分出了第二等级单位:属。生:比较不同属之间生物的共同特征,划分出了第四等级单位:科。生:比较不同科之间生物的共同特征,划分出了第四等级单位:目。生:比较不同科目之间生物的共同特征,划分出了第五等级单位:纲。生:比较不同纲之间生物的共同特征,划分出了第六等级单位:门。生:比较不同门之间生物的共同特征,划分出了第七等级单位:界。师:从种到属、科、目、纲、门、界,生物学家是根据什么确定等级单位?生: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共同特征)师:这样划分有什么规律吗?生: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2.分类的意义师:这样分类的意义是什么?生:使每一种生物在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一目了然。生:弄清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师:植物界是不是也是有同样的分类等级呢?生:有的。3.林奈和双名法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植物园或者是动物园,在植物旁或者动物旁都会由这样的铭牌,这样的命名方式是哪位设计的呢?生:林奈: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1707-1778),于1768在《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师:这种命名法的原则是什么呢?生: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生物学名部分为拉丁文,斜体字。生:有时种加词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为正体字。(三)课堂练习:1. 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包含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单位是( )A.界B.门C.目D.种答案:D解析:在生物分类中,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分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其中,植物界、动物界为两个较大的界,包含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每个界又从大到小依次分为门、纲、目、科、属、种,即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为种。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一种生物的所有特征就是这个物种的共同特征,所以共同特征最多。2. 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B. 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 了解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D. 了解生物的有害和有益物种答案:D。解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不包括了解生物的有害和有益物种。1). 图中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其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请你写出图中B类和C类的分类依据:将衣藻和叶肉细胞归为B类的依据是 。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6项归为C类的依据是。2).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与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相比,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 。3). 青蛙与鲫鱼、蛇、家鸽、家兔相比,在发育上的不同点表现在 。4). 某位同学在野外采集到两种相似的小动物(如图),请你帮他区分一下:两种动物身体都是由许多 组成的,其中 是蚯蚓。这种身体结构在蚯蚓的运动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细胞内都有叶绿体; 都由细胞构成2)体内有脊柱3)变态发育4)体节; B; 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实例考查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分类是按照其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类。衣藻和叶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是将其归为B类的依据;将病毒以外的6项归为C类,其依据是它们都由细胞构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与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 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相比,主要是体内有脊柱,将其归为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青蛙与鲫鱼、蛇、家鸽、家兔相比,在发育上的不同点是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A、B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都由体节构成,其中B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其分节的身体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更加灵活。A是蜈蚣,不只身体分节,还有分节的附肢,属于节肢动物。(四)课堂小结这些生物有了统一的命名,也有了分类上的位置,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找到某一种生物,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认识生物,保护生物,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认识到分类中的等级是很有必要的,是认识生物的基础,而认识生物又是保护生物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增强热爱生物的情感和责任感。(五)作业布置:完成配套作业或另行设计五、板书设计一、生物分类等级1.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2.关系3.狼的分类位置4.分类依据5.规律6.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二、分类的意义三、林奈和双名法(属名+种加词,拉丁文斜体字)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