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程标准描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说出腐生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的作用。2.通过学习能够说出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固氮微生物和植物的关系。3.认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三、即时性评价1.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2.通过习题,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观察法、对话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哪儿去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哪儿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新课讲授:1.生物圈中的清洁工(1)创设情境:碳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存在形式,例如岩石和化石燃料中就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大气圈和生物体内也含有碳元素,碳在大气圈中主要以二氧化碳(无机物)的形式存在,而在生物体内则以各种有机物的形式存在。那么,碳元素是如何在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之间循环的呢 微生物又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板书:1.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2)呈现问题材料: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图示(3)问题引领,深入探究: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一”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小组探究。)①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物质来自____,水、无机盐等物质来自______。②各种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_____。③生物圈中的动物体内的有机物是哪里来的呢?学生汇报交流后,再次展示问题串,深入探究。④为什么自然界中生物遗体、粪便等会消失呢?⑤生微生物分解生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会产生什么呢?⑥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总结:教师用课件示意图展示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分解生物遗体、粪便为生,可以将生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归还到大自然中。可见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不仅净化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的循环。评价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落红→春泥→护花的全过程。2.生物圈中的“氮肥厂”(1)创设情境: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除了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氮元素,例如蛋白质中就含有氮元素。而大气圈中的氮元素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那么,氮元素是如何在氮气和含氮有机物之间循环的呢?(板书:2.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2)呈现问题材料:微生物的固氮作用的图示此时老师需要先讲解根瘤与根瘤菌的关系,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与豆科植物的细胞相比,根瘤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之后展示问题。(3)问题引领,深入探究: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小组探究。)①大气中的氮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植物体内的?②动物是如何利用含氮有机物的?③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中的含氮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成含氮无机盐的?④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是怎样变成氮气释放回空气中的?⑤什么是固氮作用?什么是固氮微生物?(4)展示交流,形成共识:微生物在固氮中起作用(5)拓展提升:豆科作物进行间作,可提高作物的产量。评价二:通过1道习题,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1.种植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时,不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 )A.植物根中有根瘤菌 B.植物的根可以制造氮肥C.空气中有氮气 D.土壤中有较多的氮肥(三)课堂练习:1.倘若自然界的细菌、真菌等突然消失,则将会出现( D )。A.动植物大量繁殖 B.人类会没有传染病C.植物没有病虫害 D.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分解生物遗体、粪便所以答案为D。2.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C)。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三种都不是解析: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者,所以答案为C。3.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根中有(A )A.根瘤菌 B.乳酸菌 C.白僵菌 D.放线菌解析:根瘤菌能够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本题答案为A。(四)课堂小结:示意图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五)作业布置:1.完成配套练习。七、板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圈中的“清洁工”: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2、生物圈中的“氮肥厂”: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