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二课时)一、课程标准使用显微镜。二、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2.通过观看视频,熟知显微镜的具体操作步骤。3.通过亲自操作使用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4.通过课堂练习,掌握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三、即时性评价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2.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互动,熟知显微镜的具体操作步骤,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3.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使用显微镜,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4.通过对课堂练习的回答情况,检验学习目标4的达成情况。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教学难点: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法、合作探究、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显微镜下的世界。同学们,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丰富多彩的别样世界。那要想看到这些与众不同的生物,我们就要学会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学习一下。(二)新课讲授:1.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任务一: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15-16页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什么?(2)对光的步骤是?评价一: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对光播放学生操作“对光”步骤的视频。多媒体展示对光的步骤----“四转一看”,并强调每一步需要转动的结构。当出现明亮的视野时,说明对光成功。播放学生操作“安放装片,观察”步骤的视频。(2)安放装片多媒体展示安放装片的步骤及图片。(3)观察多媒体展示观察的步骤,并让学生填写观察步骤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4)整理和存放多媒体展示整理和存放的步骤,让学生填写其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总结规律: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后归箱。评价二: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互动,熟知显微镜的具体操作步骤,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小组活动: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习任务二:同学们两个人一组,开始操作使用显微镜,并在A4纸上绘制你所观察到的图像,总结视野中物像的特点以及物像移动的方向。要求:①先相互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②规范操作显微镜③认真绘制图像多媒体展示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特点:倒立的物像,即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下面做一个练习题:“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思考:要把所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移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多媒体展示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的特点,并总结出:物像偏什么方向,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评价三: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使用显微镜,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三)课堂练习:1.“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解析: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特点:倒立的物像,即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应为q。所以选C。2.要将视野内的物像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解析: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移动方向的特点是物像偏什么方向,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要将位于右侧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侧移动标本。所以选B。3.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对光,关于对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D.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解析:对光的操作步骤中,转动转换器,是为了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此B选项错误。所以选B。4.在显微镜的使用中,观察时,下降镜筒,眼睛应该注视( )A.目镜 B.粗准焦螺旋C.遮光器 D.物镜解析:在观察的操作步骤中,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之时,眼睛应该先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防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所以选D。5.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不能转动的结构是( )A.遮光器 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 D.反光镜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如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之后,物镜与装片的距离会变的很近,因此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免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可以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所以选B。评价四:通过对课堂练习的回答情况,检验学习目标4的达成情况。(四)课堂小结:显微镜的使用对光 安放装片 观察 整理和存放(五)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七、板书设计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二课时)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的使用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