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4节人的性别遗传一、教材分析《人的性别遗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节既是对之前学习的与遗传相关的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做了个铺垫。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奥秘非常的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生男生女又与很多社会问题有关,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而且针对社会一些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能力目标: 解释生男生女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3、情感目标: 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四、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五、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你知道你的同桌是什么血型吗 那你知道他的性别吗? 2、我们知道人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男性,有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呢? 思考、回答 通过设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教师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物质和结构与生物遗传有关吗?你能在老师画的这幅图中标出来吗? 2、过渡:科学家在研究人的性别遗传的时候,首先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的观察上。 3、多媒体展示资料:性染色体的发现以及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命名。 4、展示活动任务一:比较男女染色体的组成。 5、教师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基因、DNA、染色体)并在图中标出这三者的位置。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并表达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展示活动任务二: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 教师多媒体演示图解,并引导学生得出生男生女取决于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结论。 展示活动任务三:分析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知道:“统计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教师提问:人的性别决定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而与基因无关呢?并展示资料。 学生在学案上完成相关图解。 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遗传图解,再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两摞扑克牌)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在学案上进行结果统计,并得到结论。 学生由此得出:人的性别决定除了和性染色体有关,也和性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有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 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后延伸 多媒体展示:有些人为满足家庭想要男孩或女孩的愿望,请求医生为孕妇做胚胎性别诊断,以决定取舍。这种做法对吗?如果法规不禁止这样做,对人类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观察、思考,课后查阅资料。 和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八、板书设计:第4节 人的性别遗传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父亲 母亲亲代 XX XY生殖细胞 X X YXX XY子代 女孩 男孩1 : 1九、作业布置本节同步练习十、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原因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效果较好。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模拟实验中,教师对学生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与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