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单元教学基本信息
设计者 学校 填写学校全称 年级 高一年级
使用教材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稳态与调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单元教学主题分析
单元教学主题名称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教学主题概述 概述如下内容: 课标对本单元的基本要求及核心素养的侧重点。 本单元内容是《稳态与调节》模块的开篇章节,具有统领全书的作用。在课标中提到:概念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本模块教材的知识体系就是基于这条大概念进行设计的。 单元内容安排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完成两个重要概念的构建:1.1 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2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让学生在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了解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并对稳态调节机制形成初步认识,能够为本模块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3.针对本单元教学所开发和利用的其他资源(例如: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相关文献资源等)。
单元教学学情分析
单元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不少相关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有利于理解细胞生活环境的特点;生活中体检血液生化检测单的了解认识,有利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概念及作用的理解。 能力水平: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本节采用分析、讨论、推理、探究、构建模型等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从而形成生命观念,发展科学思维。 生活经验:虽然有了以上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支撑,但是学生对于内环境成分及关系等抽象的内容,了解较少,理解有难度。因此,教师可对这部分内容重点引导。
单元学习目标确立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推测、寻找和求证说出细胞外液的组成。(科学思维) 2.能够通过思考、讨论来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绘制三者的关系模式图,理解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运用图表对比、分析、归纳,认识细胞外液成分含量的一致性,体会生命起源于海洋,认同生命进化观。(生命观念)
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观察量以小组自评,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单元目标和内容,具体评价内容见下表: 任务表现水平四水平三水平二水平一小组成员能够按照给定的要求和任务主动参与、团结协作进行学习任务,能够准确、科学、规范展示学习成果,达成知识目标,并能够进行有价值的补充或质疑,活动中能够具有创新性,提出新问题或新发现等。小组成员能够按照给定的要求和任务主动参与、团结协作进行学习任务,能够准确、科学、规范展示学习成果,达成知识目标,并能够进行有价值的补充或质疑。小组成员能够按照给定的要求和任务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示学习成果。上述各项均无法达成。 生命观念水平四水平三水平二水平一能从稳态与平衡观的角度,理解稳态的维持和调节机制。能理解稳态的维持和调节机制。 能说出稳态的维持和调节机制。上述标准均不能达成。
科学思维水平四水平三水平二水平一能养成了基于生物学事实或证据分析、归纳、概括,探讨生物学规律的科学思维以及区分实验中的假说与预期;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展开探讨。能基于生物学事实或证据分析、归纳、概括,探讨生物学规律的科学思维以及区分实验中的假说与预期。能基于生物学事实或证据分析、归纳、概括,探讨出部分生物学规律的科学思维以及区分实验中的假说与预期。。上述标准均不能达成。
科学探究 水平四水平三水平二水平一能够基于稳态与调节的理解,探究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与神经调节有关的问题;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基于稳态与调节的理解,,探究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与神经调节有关的问题;具有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基于稳态与调节的理解,,探究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与神经调节有关的问题。上述标准均不能达成。 社会责任水平四水平三水平二水平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有关的生物学的社会议题进行理性判断。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社会议题的意识。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上述标准均不能达成。
单元作业水平四水平三水平二水平一能够按照各板块训练建议时间完成基础巩固、综合运用和探究提升中的相关内容,且正确率在85%以上。能够按照各板块训练建议时间完成基础巩固、综合运用和探究提升中的相关内容,且正确率在70%以上。能够按照各板块训练建议时间完成基础巩固、综合运用和探究提升中的相关内容,且正确率在60%以上。上述标准均不能达成。
单元教学策略
一.设置单元情境: 创设“天宫二号”情境(视频) 二.理清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从情境中抽提出5个与学生完成比赛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分析航天器和航天服为人体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 2.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性质? 3.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结合宇航员回归地球后检查身体,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5.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6.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三.确定真实的学习任务: 任务1内环境的组成 任务2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任务3 内环境的成分 任务4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任务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任务6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任务7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任务8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四.设置目标明确的单元活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2课时) “天宫二号”中分析航天器和航天服为人体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 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并观察细胞生活的环境以及教师提供丰富的视频、动画,说出内环境的组成。 学习活动二:观察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动画图,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出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活动三:课件展示血浆化学组成表,让学生观察,通过问题窜,将相关物质进行分类并找出血浆的主要组成物质,对比分析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异同。 学习活动四:阅读课本并观察分析红细胞在不同盐溶液下的形态和功能,并通过分析生活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的三个主要理化性质。 学习活动五: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并构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并表达出来,将此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系统及器官也表达出来。 最后通过学习活动六让学生构建概念图,师生共同讨论, 总结。精选习题对教学进行评价。 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2课时) 课件展示张题图以及化验单导入本节课,通过章题图以及读取化验单数据这种真实情境人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指出内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接下来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态探究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内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结论。从而引出稳态的概念。那么稳态是如何实现的?设置不同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课件展示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运行是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理解内环境调节机制。提问:内环境调节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习活动二:实例:高原反应和发烧等。 学习活动三:让学生在第一节构建的概念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概念图,师生共同讨论。 总结。精选习题对教学进行评价。
单元教学反思性改进
本节课从微观层面认识内环境重要概念,比较抽象,相关新名词较多,需要通过类比、有序逐层引导,方能使教学逻辑严谨,所以创设好情境,设置问题串、提供合适的素材至关重要。教学整体设计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思考、讨论、交流、表达、展示为主要活动,总体效果较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结构图
备注:单元教学设计为整体单元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各单元只需统一呈现一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