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第二章 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习目标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0102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03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能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社会责任)···问题探讨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视为抢跑。讨论: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经过了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等结构。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完成了一系列反射活动。运动员听到信号后,神经产生兴奋,兴奋的传导经过了一系列的结构。那么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新课讲授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表上。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当在图示神经的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靠近刺激端的电极处(a处)先变为负电位,接着恢复正电位;然后,另一电极处(b处)变为负电位,接着又恢复为正电位。这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neural impulse)。蛙的坐骨神经abababab(1)概念: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与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称为神经冲动。(3)兴奋产生的条件:兴奋的产生需要由适宜的刺激,这里的“适宜”既包括刺激的强度适宜,也包括刺激时间的适宜。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Na-----------+++++++++++------------+--++++++++++---------+--++++++++++--------Na+++++---+++----+++----+++++---+++----+++----Na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Na+-++++++--+-------+++-+-++++++--+-------+++-Na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图下方的箭头方向),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兴奋传导方向①测试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时,电表两极中的一极连在膜外,一极连在膜内。②测试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电表的两极连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不同部位。传导(1)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兴奋传导↑↑(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单向传导神经纤维接受胞体传导的兴奋时,神经冲动由胞体发出,沿轴突向轴突末梢传导。一般自然反射中都是单向传导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补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双向传导一般发生在离体实验中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刺激神经9~12h,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会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生理完整性兴奋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则神经冲动不能通过断口,传导终止。知识点睛(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2)兴奋传导方向: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内正外负”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基础检测2.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3.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向是主动运输(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它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1)概念: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通过突触完成的。(2)突触常见的类型①从结构上看: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最常见的为A、B两种。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C:轴突-轴突型D:树突-树突型②从功能上看:根据突触的功能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突出前神经元的电信号通过突出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为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突触称为抑制性突触。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3)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出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其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③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或树突的膜。知识延伸(1)一般来说,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可以根据“形状”判断,也可以根据突触小泡的分布判断,含有突触小泡的一端是突触前膜判断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方法(2)由于突出小体内需要进行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等过程,与突触后膜相比,突触前膜内含有更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1)供体:突触前膜→突出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突触前膜→突出间隙→突触后膜(3)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4)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种类: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抑制性递质:甘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6)作用①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后会被酶迅速分解或被转移,避免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持续刺激。如果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持续产生刺激,则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如果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减弱,则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减弱,也可能不会产生兴奋或抑制②神经递质不仅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也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细胞的受体,引起肌肉的收缩和某些腺体的分泌。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一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随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隙兴奋达到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在突触小体靠近突触前膜处有大量的小泡,叫作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例如,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1)过程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神经递质→突出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②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③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电能→化学能→电能(2)特点: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①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出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为单向传递。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的单向性。②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③意义:使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兴奋可以沿着一定方向传递,即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方向传递,从而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有规律地进行。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基础检测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出间隙中有组织液(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滥用兴奋剂的危害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1)概念: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2)分类:1968年反兴奋剂运动刚开始时,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物为四大类,随后逐渐增加到七大类。目前的七大类分别为: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类、利尿剂、β-阻断剂、内源性肽类激素和血液兴奋剂,虽然在分类时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按照这些物质的药理作用来分类的。(3)与神经活动相关的兴奋剂的作用机理:①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②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合成;③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关酶的活性。(4)危害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直接的危害。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禁用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滥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有:①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②产生药物依赖性;③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受损;④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进而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吸食毒品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1)概念: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这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而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思考·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在一些重大的体育项目比赛中,少数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铤而走险,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规服用兴奋剂。如果一旦查出,该运动员将面临禁赛、处罚金等不同程度的处罚,而且还会受到国际社会和体育道德的谴责。请搜集这方面的事例,与同学展开交流。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细胞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另外,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有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讨论1.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可卡因会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一种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失效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通过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2.你还知道哪些毒品?如果有人劝你吸食毒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拒绝?其他主要的毒品还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玛菲,大麻等,如果有人确实吸食毒品拒绝的方式可以是说明毒品对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危害,并指出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3.你听说过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事例吗?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①毒品对个人身心的危害:成瘾者身体因慢性中毒会产生各种不适感,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类疾病甚至精神错乱,中毒死亡②对家庭的危害:成瘾性吸食毒品人员戒毒困难,长期吸毒,极大增加家庭开支,同时吸毒人员长期吸毒,造成体内慢性中毒,体力衰弱,劳动力下降,甚至劳动力完全丧失,影响家庭收入,也影响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③对社会的影响:吸毒人员自我评价下降,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角色功能降低,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为了寻找毒品,吸毒人员常会丧失理智和思维能力可能由此导致各种异常行为,尤其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思维训练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跳动也减慢。区别假说与预期由此,科学家得出结论:该神经释放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讨论:在进行这个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什么 实验预期是什么 假说: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实验预期: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的跳动减慢。思维导图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冲动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结构:突触信号转换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特点:单向传递滥用兴奋剂的危害吸食毒品的危害大多通过突触起作用下列关于神经元中的突触小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是树突末梢膨大的部分B.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器C.突触小体以胞吐方式释放递质D.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小体基础检测C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题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单元 第二章 学科 生物 年级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阐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之间的产生及传导机制。2.利用兴奋的产生及传导机制,分析神经冲动的过程。3.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重点 阐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难点 阐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神经冲动》 课前查阅资料,播放视频《神经冲动》 通过视频,让学生基本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过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问题探讨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由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提示:经过了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一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等结构。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像据是什么?提示: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 S。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播放视频《蛙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中央给予适宜刺激,1.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膜内外电荷分布。2.膜内外形成的局部电流方向。3.兴奋传导的方向。知识梳理:1.传导形式:以电信号(或局部电流)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______________。2.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_______外流,膜电位为______________。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_______内流,膜电位为_________。3.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__________。此时,神经细胞外的______________比膜内要高, 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_______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___________,造成K+外流,使膜外_________________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这称为_________(resting potential)。4.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____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____________(action potential)。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________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__________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5.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_____________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__________,后方又恢复为_________________。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2)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图解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播放视频:《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_____________。呈杯状或球状,叫作__________。其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___________(synapse)。2.结构基础——突触:(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结构基础为突触。它由图中的[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3.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________。4.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________受到刺激,就会向_____________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___________(neurotransmitter)。5.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________,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____________,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__,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6.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____________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7.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的。8.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视频播放《兴奋剂》《毒品》1.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____________。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_的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__________________。2.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起作用的。3.兴奋剂是指能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5.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这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而且关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与讨论1.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提示:可卡因会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一种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失效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通过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2.你还知道哪些毒品? 如果有人劝你吸食毒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拒绝?提示:主要的毒品还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等。如果有人劝吸食毒品,拒绝的方式可以是说明毒品对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危害,并指出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你听说过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事例吗?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违成哪些危害?提示:(1)毒品对个人身心的毒害:成瘾者身体因慢性中毒,会产生各种不适感,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类疾病,甚至精神错乱,中毒死亡。(2)对家庭的危害:成瘾性使吸毒人员戒毒困难,长期吸毒极大增大家庭开支;同时吸毒人员由于长期吸毒造成体内慢性中毒,体力衰弱,劳动力下降,甚至劳动力完全丧失,影响家庭收入,也影响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3)对社会的影响:吸毒人员的自我评价下降,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角色功能降低,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为了寻找毒品,吸毒人员常会丧失理智和思维能力,可能因此导致各种异常行为尤其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思维训练在进行这个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什么?实验预期是什么?提示:假说: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实验预期: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的跳动也会减慢。四、练习与应用1.将蛙的坐骨神经置于溶液中培养,若给其创伤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则细胞质基质中()A.Na+浓度降低 B.K+浓度降低C.Na+浓度不变 D.K+浓度升高提示:由于细胞质基质中K+浓度高于外界溶液,而Na+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所以当蛙的坐骨神经创伤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则Na+会涌入细胞,同时K+排出细胞,此时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故B项正确,A、C、D错误。2.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钠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的变化是( )提示: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钠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无关,故静息电位不会受到影响;钠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会抑制受刺激部位的钠离子内流,使动作电位无法形成,A项正确五、拓展与应用1.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研究表明,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面降低。(1)请对上述实验现象作出解释。提示:(1)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所以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改变并不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2)如果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该在何种溶液中测定?为什么?提示:正常海水中。因为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大小分别与溶液中K+和Na+的浓度有关,所以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需将枪乌贼放入其生活的正常海水中。2.一般的高速路都有限速的规定。例如,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车速最高不得超过120 kmh。在高速路上行车,要与前车保持适当的距离,如200 m。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请你从本节所学知识的角度,解释这几项规定的合理性。如果遇到酒后还想开车的人,你将怎样做?提示:驾驶人的反应时间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驾驶人正常的反应时间(从眼→大脑→脊髓→作出反应)一般约为2.5 s,因此,对于以120 km/h行驶的车辆而言,反应距离为120×1 000×2.5/3 600≈83.33 m,如果再加上车辆制动、惯性滑行等因素,反应距离实际要超过100 m。如果遇到酒后还想开车的人,我会立即阻止。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分析问题。观看播放《蛙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小组讨论,【学习活动一】学生观看视频后,阅读课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观看视频【学习活动二】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观看视频,了解兴奋剂及毒品的危害。小组讨论,分析相关问题。根据所学,完成相关练习 通过问题探究,讨论分析实际问题,培养概括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兴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兴趣。带着问题,通过阅读,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通过小组讨论,通过图解和坐标图的比较,了解膜电位的变化,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利用归纳、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有利于建立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认识,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视频播放,分析社会现象,小组讨论,了解现象分析本质,层层递进,比较方法的运用,有效促进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讨论及活动,学生能认同毒品的危害,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回顾旧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1.传导形式:以电信号(或局部电流)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结构基础为突触。它由图中的[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4.作用机理:兴奋剂和毒品也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板书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形式、电位变化、局部电流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间隙、后膜)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高中生物2023—2024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高中生物2023—2024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