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年级:七年级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 班【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在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尊重事实证据,崇尚严谨求实,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对既有观点和结论进行批判审视、质疑包容,乃至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发展科学思维是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探究实践探究实践是源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现实需求,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探究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要环节有:发现问题或提出任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获得证据或形成初步产品,分析证据或改进设计,得出结论或物化成果,进行表达、交流或展示等。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跨学科实践是扩展视野、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探究实践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二)目标要求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能够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与实验操作技能,采用工程技术手段,通过设计、制作和改进,形成物化成果,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实践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和创意实现能力。【课程内容】(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学业要求(1)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 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4)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三)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同时生物又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系统与整体的思维方式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确立生态文明观念。2.学业要求(3)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教材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能够从外显的生命现象和生活环境等宏观方面来认识生物,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研究工具,从知识和技能上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奠定基础。本章先后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感知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易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到探究本质展开生物学的学习。【重难点突破】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还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6、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接触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宏观上来认识生物,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利用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知道生物生活在哪里。在学生对生物有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怎么研究生物”,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工具进行定性定量实验,力求让学生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除了学习以上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用具的能力,让学生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单元目标】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能够依据生物特征分别举例。通过自主学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总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通过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总结不同栖息地的特点,认识到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3、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4、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5、通过显微镜的操作,掌握观察到的物像与实物的不同。【情境入项】临朐沂山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物种丰富、生态资源优良,森林覆盖率率达98.6%,为山东省之最,生物种类繁多。植物以松类、刺槐、栎类为主要树种,还有水榆花楸、三桠鸟药等珍贵树种。动物也有獾,有野鸡,有野兔等,特别是野生獾更是难得一见,这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各种真菌蘑菇也是随处可见。接下来我们将以沂山为例、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从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到认识到生物和环境的不可分割,能够借助各种工具对生物进行科学探究。【任务分级】大任务 子任务 课时内容 课时请你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国家社会组成回答,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初步感知 1、通过实地考察,图片视频等方式,说出身边的生物并能够根据生物特点对生物进行分类。 2、结合生活实际,总结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4)遗传与变异(5)应激性(6)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课时思维深化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总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不同栖息地的特点。 1、生物圈的范围和主要范围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3、不同栖息地的特点 1课时科学探究 1、能够简要概述“巴斯德实验”过程。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联系生活实际,能够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 1、简要概述“巴斯德实验”过程 2、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 1课时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通过亲身实践熟练使用显微镜。 3.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显微镜的操作,了解物象形成的特点。 1、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课时【评价方式】单元整体学习正式开始之前,还有明确单元学习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标准。1.过程性评价标准:根据积☆制,任务推进自评,达标测评生评特别奖励师评,积☆换算成分数,计入综合素质评价。任务推进——根据具体评价任务3☆合格1☆不合格0☆。跟踪测评 达标检测——做对 1 题得 1 颗☆特别奖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凡是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展示,且作答正确,有出色表现者,根据问题难易和展示效果,可获得老师的特别奖励 1—3☆。2.总结性评价:过单元过关检测完成。按照实际所得分数排序,位次居前 1/4 的为 A 等级,位次居中间2/4 的为 B 等级,位次居后 1/4 的为 C 等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