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节 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2)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3)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鸟的主要特征;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教学难点: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百鸟纷飞的场景的视频,家鸽的活体或标本,家鸽的骨骼标本和羽毛标本,放大镜,与鸟的结构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百鸟纷飞的场景的视频。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鸟类并简要介绍这种鸟类的一些知识或趣闻。大多数鸟类飞行能力很强,有些鸟能往返于南、北半球,有些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 (二)互动授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0页的“观察与思考”的图片,完成教材第31页的“讨论”。2. 指导学生结合图片、视频,对鸟的标本、羽毛等实物逐一观察,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1)鸟的体形有什么特点?这与其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2)鸟的翼是由什么结构演变来的?翼有哪些特点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学生:鸟的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翼搏击空气,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师生共同总结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3. 指导学生观察鸟愈合的头骨、鸟有喙无齿、鸡腿骨横切面、鸡胸肉等相关图片或实物,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1)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如何?观察胸肌的着生部位并模仿飞行动作,联想胸肌与飞行的关系。学生:鸟的胸肌发达,发达的胸肌附着在龙骨突上。(2)将胸骨的特点与上面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学生:胸肌的收缩和舒张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观察鸡腿骨横切面,鸡腿骨内部是否充满骨髓?学生:鸡腿骨内的骨髓少,内部中空。(4)鸟的骨骼有哪些特点?学生: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师生共同总结鸟适于飞行的内部结构特点: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胸骨上有龙骨突。4. 播放猛禽捕食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鸟类捕食的过程。引导学生谈谈有没有鸟粪落在身上或者车上的经历。提问:家鸽、麻雀总在不停地找食吃,会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鸟类的排便情况怎样?消化能力如何?学生: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可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速度快,有利于减轻体重。5. 播放鸟呼吸时气体进出肺和气囊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这对鸟的飞行有何意义?学生:鸟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每呼吸一次,空气经过肺两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6. 展示几种鸟与人心搏次数的数据,请学生分析数据。提问:心跳快对鸟的飞行有何意义?学生:心跳频率快,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强。7. 讲解:鸟的体温高而恒定,如家鸽的体温在42 ℃左右。讲述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提问:体温恒定有什么意义?学生: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8. 提问:鸟如何繁殖后代?学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9. 再次展示各种各样鸟的图片和视频,归纳总结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10.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根据生活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等,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讲解: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爱鸟护鸟,人人有责!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