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七年级生物上册分组实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实验专题】七年级生物上册分组实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

资源简介

实验课题: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说明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2、阐述光照、水分、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准备 鼠妇,土壤,塑料盒(或纸盒、培养皿),纸板,玻璃板、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实验法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 【学生】兴趣很浓,问题激发起学生回答的热情,纷纷举手述说自己捕捉鼠妇的经历与经验,提到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到的影响生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大家思考为什么鼠妇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哪些非生物因素影响鼠妇分布呢?温度、水分、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做出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设。 【学生】(1)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水分影响鼠妇分布。 (2)鼠妇适于生活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温度影响鼠妇的分布。 (3)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照影响鼠妇的分布。 3.制定计划。 【教师】我们根据经验对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鼠妇的分布做出了假设,但是这些假设是否正确,是不是需要实验验证一下呢?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计划,然后汇报实验计划。 【教师】听取学生汇报,针对学生实验方案中出现的问题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反思实验设计,对实验计划进行完善。 4.实施计划: 【教师】提供实验用具,让学生实施实验计划。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表格设计(参考): 水分影响鼠妇分布 12345678910干燥潮湿
光照影响鼠妇分布 12345678910明亮阴暗
【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记录,也可以对学生加以指导。 实验现象: 10分钟后,所有的鼠妇都爬向 一侧。 5.得出结论 各小组讨论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总结得出非生物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验证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行为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思考: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10只或10只以上的鼠妇做实验? 2、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 (二)完成实验报告单。 (三)清理实验台。
教学反思:
实验课题: 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理解实物与物像之间的关系到;理解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显微镜,字母e永久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复习:复习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导出课题:使用显微镜。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取镜: 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住镜座(21页图),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5厘米,防掉落。(切记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他地方) (2)安放: 安放目镜、物镜(22页图2-4、2-5)。(安放物镜时,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镜头,右手拧紧) (3)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3页图2-6)。(转动转换器时,不能用手掰物镜) ②转动遮光器,选用较 大 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白亮的视野。(20页图d)。 注意: 此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应同时睁开的。 (4)观察: ①放置标本: 将字母e永久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使字母e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正中央。(20页图e) ②粗调节: 转动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主要是防止压坏玻片标本),直到低倍物镜与玻片标本靠近。(23页图2-7)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 逆时针 缓缓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23页图2-7)。(提示:右眼睁开是为了便于绘图。) ③细调节: 细微调节 ,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5)整理收镜。 ①实验完毕,应用干净的纱布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注意:擦拭镜头应用专门的 擦镜纸 ) ②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离通光孔,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镜箱,放归原处。 (二)讨论: (1)对光时如果一片黑暗,没有看到白亮的视野,说明对光没有成功。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图所示,左边为正常视野;右边为黑暗视野) A B C (2)正放的字母“e”在显微镜下的像是 ,说明显微镜下的像是 的像。 (3)如果物像没在视野的正中央,试试怎么移动标本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并总结规律。 如:右边为显微镜下字母“e”的像。 若想使字母“e”的像由左边的位置变 成右边的位置,正确的操作是: 将玻片标本往 方移动。 (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为什么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三)完成实验报告单。 (四)整理实验台。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并熟记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成功制作临时玻片标本,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
教学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碘液、滴管、干净纱布、洋葱、清水、烧杯、吸水纸。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很多同学非常好奇地想知道自己的头发是怎么样的。为了便于观察,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制作用于临时观察的玻片标本,这些标本被称为临时玻片标本。那么怎么 才能制作出合格的临时玻片标本呢?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25页图a)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如叶表皮 (4)展:将生物材料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 中,并展平(25页图c)。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 一侧先接触 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 轻盖上,(25页图d)。 (6)染:(36页图e、f)在已盖好的盖玻片 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使材料染色,便于观察。 小组合作:完成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并写出实验报告单 (二)讨论: 1、将头发做成临时装片,能不能观察到它的结构?为什么? 2、 视野中有污点时,会影响我们对物体的观察,所以要想办法排除。污点可能存在哪些地方 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只可能在 、 、 等三个地方。 3、想一想:将生物材料浸入到水中后,为什么要展平? 4、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很容易产生气泡(中央发亮,周围黑暗的圆圈)。 如何避免产生气泡? 5、将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发生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为低倍镜下的物像;②为高倍镜下的物像; 列表比较低倍镜与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 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明暗程度低倍镜高倍镜
(三)完成实验报告单。 (四)整理实验台。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基本方法 2、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3、掌握实验报告中生物结构示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玻片标本,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玻片标本 2、绘制生物结构示意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前面的实验课,我们尝试了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你还能回忆出主要步骤吗?(擦-滴-取-展-盖-染-吸)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动动手,亲手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玻片标本,并观察细胞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教师演示) 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如叶表皮 4、展:将生物材料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 中,并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 一侧先接触 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 轻盖上。 6、染:在已盖好的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 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使材料染色,便于观察。 7、学生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玻片标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玻片标本。 (二)讨论: 刚刚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哪一步遇到困难? 1、如何撕取材料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2、如何盖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3、在显微镜下哪些结构是观察不到的?是否不存在,为何观察不到? (三)完成实验报告单。 讨论:如何绘制规范、美观的结构示意图? (四)整理实验台。
教学反思:
实验课题: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2、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生理盐水、稀碘液、凉开水、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那如何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呢?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播放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视频,学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过程,识别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用消毒牙签稍钝的一端在自己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4、涂: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平,盖在水滴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6、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7、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并与41页《人和动物细胞结构图》比较。 (二)讨论: (1)载玻片中央滴的是生理盐水,用清水行不行?为什么? 你在显微镜下有没有观察到线粒体? 为什么? (3)用稀碘液染色后,颜色最深的是哪个部分? (三)完成实验报告单。 画一个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并注明结构名称。 (四)整理实验台。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和趋性。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准备 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食盐,蔗糖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在你们印象中,哪些生物是最小的? 总结,有些生物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单细胞生物。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看看它的结构如何?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放大镜观察: 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 2、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用洁净纱布擦片;用滴管从培养液表层吸取草履虫;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用镊子盖片后无明显大气泡); 3.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外形和运动 (1)取放姿势正确,摆放位置合理; (2)选用低倍镜和合适光圈对光, (3)反光镜操作正确,对光效果好; (4)将标本固定在通光孔中心, (5)正确使用低倍镜、准焦螺旋和移动装片看到清晰的草履虫外形和运动); 4.趋性实验(分别加食盐、蔗糖水,显微镜下观察趋性) (1)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连通,在一侧培养液边缘加一滴蔗糖水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反应。 在加蔗糖水侧培养液边缘改放少量食盐,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反应。 5.整理:实验结束后能及时整理仪器药品(物镜偏两旁、降最低,收镜放原处;器材清洗、复原,桌面整洁)。 (二)记录实验现象: 1.草履虫的外形像 。 2.草履虫的运动:草履虫在水中是 前进的。当草履虫身体前端遇到阻碍时,它们会采取 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 ,直到避开阻挡物。 3.草履虫的身体由 个细胞构成。 4.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反应,具有趋性: 有利的蔗糖水, 有害的食盐。 (三)完成实验报告单。 (四)整理实验台。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观察种子的结构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 认识种子的结构 2. 学会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准备 浸软的菜豆(或大豆、蚕豆等)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垫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发育成苍天大树,与种子的结构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种子的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观察外形 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观察种子的结构 (1)剥去种子的种皮 (2)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 (3)用放大镜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4)用解剖针指出种子的种脐、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二)记录实验现象 用铅笔在实验报告中绘出结构简图。 (三)讨论: 1、种皮的作用? 2、胚在种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种子发芽时将如何变化? (四)完成实验报告单。 (五)整理实验台。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观察植物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观察根尖。 2.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
教学难点 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 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根尖的结构有哪些特点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用 肉眼 观察幼根,找到根尖的位置,即从根顶端到生有根毛 的一小段; 2.用 放大镜 观察根尖的外形,并仔细观察根毛 3.用 显微镜 观察根尖永久切片; (二)记录实验现象 细胞特点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细胞形状
将观察到的结果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三)讨论: 1.分析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想一想,各部分可能有什么样的功能? 想一想植物的根之所以能不断长长,主要与哪些结构有关? (四)完成实验报告单。 画根尖结构简图,并简要描述不同部位的细胞特点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标注各部分名称,体现不同部位的细胞特点 根冠细胞特点: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 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很小,排列紧密。 伸长区细胞特点: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 成熟区细胞特点:一部分形成根毛。 (五)整理实验台。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观察花的结构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2.学会观察花的结构的方法。
教学重点 辨识花的各部分结构,说出各结构的作用;
教学难点 雌蕊与雄蕊的结构与功能,学会观察花的结构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桃花(或其他类似的花)、镊子、刀片、放大镜、胶带(透明胶或双面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同学们课外拍的各种花的照片。 2、这些花虽然艳丽多姿,但在结构上它们却非常相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花的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解剖花的结构 用镊子从外到内依次摘下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观察雄蕊: 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在放大镜下观察花药里面的花粉。 3、观察雌蕊 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在放大镜下观察内部的胚珠。 粘贴 用胶带将花的各个结构粘贴在实验报告中的正确位置。 (二)记录实验现象 将摘下的花的各个结构粘贴在下方表格中的相应位置(标出雌蕊和雄蕊的组成结构)。 萼片 花瓣 雄蕊(标注结构) 雌蕊(标注结构)
(三)讨论: 1.为什么说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2.所有的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吗? 3.有的花靠风传粉,有的花靠昆虫传粉,这些花的结构有什么区别? (四)完成实验报告单。 (五)整理实验台。 将桌面垃圾清理干净,放入废物缸。器材摆回原位,桌面清洁、整齐。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观察叶片的结构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结构。 3.绘制叶片的横切结构图。
教学重点 认识叶片结构
教学难点 1、练习徒手切片 2、绘制叶片的横切结构图
教学准备 新鲜叶片,显微镜,叶片永久切片,双面刀片(2片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滴管,吸水纸,清水,纱布,毛笔,垫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课前收集的叶片 2、你能否解释叶片的正面颜色比反面颜色更绿的原因吗? 3、你能否解释为什么大多数落叶反面朝上? 今天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叶片的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制作临时切片: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培养皿装上适量水,将叶片平放在垫板上。 (2)一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横向迅速切割叶片,重复多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将薄片放入水中。 (3)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放到载玻片中央。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平,盖在水滴上。 2、观察临时切片: (1)正确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放好玻片,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 (2)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观察到的材料较薄,薄片的切面朝上,叶表皮、叶肉及叶脉清晰可见。 3、观察永久切片 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永久切片,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并如实绘图。 (二)记录实验现象 绘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简图: 1、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 2、叶片结构层次分明,体现不同结构的细胞的特点, 3、正确标注叶片的基本结构名称。 (三)讨论: 1.自制的叶片的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中,能观察到叶片的全部结构吗? 2.叶片的正面的颜色为什么比背面的颜色要深?你认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哪些?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横切面玻片标本时,你是如何区分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的?依据是什么? (四)完成实验报告单。 (五)整理实验台。 1、收镜:使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到最低,正确抓握,放回原处 2、仪器清洗、器材复原,桌面清洁、整齐。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第 周 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懂得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条件。 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设计原理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准备 一盆天丛葵、酒精、碘液、培养皿、镊子、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清水、曲别针、黑纸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果实与种子的视频,提出问题:果实与种子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那么这些有机物是怎么来的呢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过程 1、暗处理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选叶部分遮光。 要求:将叶片需要遮光的部分上下表面都遮住。 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放在阳光下照射。 脱色: (1)用 脱色,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便于染色观察 (2)酒精脱色的方法:大烧杯装内 ,小烧杯内装 ,将叶片放入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5、冲洗叶片,洗去酒精 。 6、滴加碘液染色。 7、清水冲洗叶片后观察 (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滴加碘液后,叶片遮光部分 不变蓝 ,见光部分 变蓝 (三)讨论: 1、为什么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什么? 2、选叶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 3、脱色时,为什么要酒精隔水加热? (四)完成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①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②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五)整理实验器材。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