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2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2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3.2.2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描述地下幼根的生长和地上芽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科学思维:比较根尖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分析芽的结构,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分析不同根尖细胞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态度责任:施肥过多造成植物烧苗、土壤板结、无土栽培等情境素材,培养爱绿、护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根尖的结构及其功能。
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3.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
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植株的生长”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分为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和地上部分芽怎样发育为枝条、以及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关于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先整体上通过观察观察幼根的外形、再到显微镜下根尖的结构,再从微观角度分析根尖各部分下表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根尖各部分的功能,及地下幼根是如何生长的。
关于地方部分“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通过故事引入芽的概念和种类,再通过教材的“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了解枝条各部分是由叶芽的哪部分发育成。植株的生长既有纵向的延申,也有横向的加粗,师还可以通过年轮简单介绍植物茎的横向加粗。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可通过类比人的输液,结合实际,了解植株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认识无机盐对植株生长的重要性。总结三种无机盐在植株生长中的作用。简单引导学生了解过度使用化肥对植物自身和环境的影响。最后拓展无土栽培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回顾被子植株生命周期,引起“植株生长”课题。教学思路上明确:植株的生长主要是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和地上部分枝条的发育。被子植物的种类很多,植株的生长过程很复杂,不同植物也有差别,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幼根和茎的生长发育。
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引入:一株生长良好的黑麦的根约有1400万条,连起来全长600千米。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米。精确计算表明:这株黑麦所有根的总面积是茎和叶面积的130倍。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师生探讨,得出结论:黑麦的根数量多,总面积大,可以有效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幼根的生长
图片展示种子萌发的图
师补充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称为地下的根。
引导学生明确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构建根尖的概念。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先肉眼观察根毛的结构,引导学生推测根毛的作用。
再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的不同,推测其作用。
根尖各部分的功能
结合实验现象,阅读教材,明确各部分的功能。
师生总结归纳
幼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链接生活
通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移栽时为什么要带一个土团,成活率才高?明确幼根和根毛的作用。
学习目标二、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古诗导入:春天到了,柳树发芽,面对此情此景,唐朝诗人贺知章写出了《咏柳》这么一首大家熟悉的诗歌。那地上的万千枝条是由什么发育成的呢?
2. 芽的类型和结构
简单让学生了解芽的类型。明确地上的万千枝条主要是由叶芽发育成的。
展示实物枝条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图。
观察绿色植物的地上部分——枝条,明确枝条就是带有叶片和芽的茎。枝条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叶、茎、和芽。
再引导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芽由幼叶、芽轴和芽原基三部分组成。引导学生对比,叶芽如何发育为地上的万千枝条。幼叶发育成了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新的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和分化。芽慢慢的就形成新的枝条了。
知识拓展:木本植物茎的横向加粗。
树的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其中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形成层可使茎加粗。
3.总结归纳
植株的生长包括地下幼根的生长和地上枝条的发育。
学习目标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类比:展示人输液和给植物打针的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吗?给植物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呢?能起到什么作用?
阅读教材,展示植株的生长图,结合植株生长的两个过程:根往下生长吸收水和无机盐由下往上运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长出了绿叶,绿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上往下运输。明确植株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补充讲解:土壤浸出液:肥沃的土壤加清水搅拌,过滤后所得到的液体;蒸馏水:不含任何矿物质的水。
引导思考:
(1)试验变量是什么?
(2)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明确实验变量就是无机盐,从而通过直观的观察,得出实验结论: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探究植株生长与无机盐的关系。
(1)农谚引出:“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设疑:肥料具体指的是哪些种类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对植株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展示种植不同农作物时侧重需要的无机盐,氮肥主要促进枝繁叶茂、磷肥主要促进硕果累累、钾肥主要促进茎杆健壮。
理解不同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量是不一样的;同一种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所需的无机盐也是不同的。
(2)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施肥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度施用化肥,就会导致植株烧苗、土壤板结,水华等现象。因此,施肥要适量。
4. 知识拓展:无土栽培技术
人们通过对植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认识,发明了现代生物技术无土栽培。体会到现代生物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希望更多的同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造福人类。
学习目标四、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
植物生长的过程包括幼根的生长、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知道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其中植物所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人们通过对植物所需营养的认识,发明了现代生物技术无土栽培。体会到现代生物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希望更多的同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教材P101页1、2、3、4、5、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