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2)第2课时【课标要求】学业要求:识别和描述花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花与果实在发育上的关系,通过绘图和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点【学习目标】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2.能够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3.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目标分析】目标 序号 知识维度 (指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认知水平维度记忆/ 回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1 事实性知识、 √ √ √ √ √2 程序性知识、 √ √ √ √ √3 元认知知识 √ √ √ √ √【评价任务】完成任务1.(指向目标1,检测目标1)完成任务2.(指向目标2,检测目标2)完成任务3.(指向目标3,检测目标3)学习过程:课前准备:教师:(1)教师精读课标、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2)教师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活动。(3)课前1~2天,浸泡粒大完整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菜豆)和单子叶植物种子(刚煮熟的玉米)等。(4)材料用具:培养皿、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稀释的碘液,滴管。(5)一株新鲜的带成熟玉米的玉米植株(6)多媒体课件。学生:(1) 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2)课前学生收集各种被子植物的种子,晒干的要浸湿,准备课上使用复习提问:1、看图: 说出子房各部分的名称及发育结果?2、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说:“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分别指花生的哪一部分?分别是由花的哪些部分发育来的?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1、课件展示一株带成熟玉米的玉米实物:并提出问题:1、这株玉米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呢?2、剥开玉米外皮露出玉米果实,取下一个玉米粒,问:这株玉米经传粉、受精结出的玉米果实对其本身有什么意义呢?过渡:同学们回答非常棒!那么同学们见过以下种子吗?(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如任务一:种子的结构(一):实验准备:目的要求:(1)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方法。(2)认识种子的结构。2、材料用具煮熟的玉米、菜豆种子等、培养皿、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稀释的碘液,滴管。3.提出问题: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种子的结构才能更加科学呢?如: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如何纵切玉米种子?活动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1、 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和种脐。2、沿种脐对侧轻轻的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3、分开合拢着两个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过渡:你能依据实验的方法步骤亲自动手解剖、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吗?赶快试试吧。4、实验过程记录(1)、先剥掉的一层薄皮是 。 它的作用是 。去掉外皮后的整体结构叫 。、去掉种皮后的可以看到 片肥厚的豆瓣,叫 ,它的作用是 。还可以看到一个突起的结构是 。分开子叶,可以看到子叶内叶状结构的是 。中间连结胚根及胚芽的是 。【引导分析】 :1.根据种皮的特点,推测种皮的作用。2.菜豆种子的外形观察①形态:肾形②外表是种皮③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上有个斑痕———种脐。用力捏一下泡透的种子,注意观察种脐附近的现象——有水流出,水流出处即种孔,种孔是水进入种子的门户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知道人的肚脐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作用?(以人的肚脐为例解释种脐)教师精讲:种脐的形成和作用与肚脐的形成和作用类似。种子在生长过程中有一个结构与豆荚相连,并通过此结构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种子成熟后与豆荚脱离,留下一个斑痕即种脐。学生展示解剖的种子并指出个结构名称。由此可见,菜豆种子的结构有几部分构成,分别是 、 。引出:像大豆种子这样,凡是种子的胚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如花生、豆类、向日葵等。活动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探究】大家看一下你的实验台上还有哪种植物的种子,玉米的结构和菜豆的相同吗?下面我们再来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由于玉米的外皮不易剥掉, 内部结构又很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把实验稍作了些创新和改进我们选用的是煮熟的种子。(课件展示)1、认识玉米粒是果实煮熟的鲜玉米,学生很容易就把玉米的果皮和种皮剥掉,再引导学生试着把种皮和果皮分开。点拨:玉米的种皮和果皮是紧紧贴在一起的,很难分离,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实验过程记录:1 . 取一粒煮熟的玉米种子,先观察它的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以看到中央白色船形的结构是什么?2、试着把外面的一层薄皮完整地剥掉。剥掉的这层薄皮是什么?体会种皮和果皮有什么作用?用解剖针在胚的周围划一下,试着将胚完整的分离出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胚的全貌。剥掉胚后剩下的金黄色结构是什么 由此可见,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几部分构成,分别是 、 、 。(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结构(果皮和种皮、胚、胚乳)。3、在胚较平的一面沿正中线向两边轻轻一剥,胚中央会出现一条裂缝,露出里面的结构。 用解剖针轻轻地挑这几部分,上端能挑起来的是什么?下端挑起来的是什么?,连接胚芽和胚根的是什么? 包着胚芽、胚轴、胚根的是 , 片。玉米的胚虽小,仍然包括四部分,分别是 、 、 、 。4、 过渡: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从另一角度认识种子的结构,另取一粒浸泡的玉米种子,沿正中线纵向切开,将一滴碘液滴在纵切面上,在果皮和种皮之内,被染成蓝色的部分叫什么?说明此部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未被染成蓝色的区域叫什么?引申:像玉米种子那样,凡是种子的胚中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如小麦、水稻等。任务二:区别单双子叶植物过渡:植物的种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同学们的亲自动手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种子的结构,现在,就请同学解决一下生活中的问题吧。比如:1、我们大都喜欢喝豆浆,觉得它有营养,你知道豆浆主要来自大豆的哪一结构吗?2、民以食为天,你喜欢吃馒头还是喜欢吃米饭?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哪一部分?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的哪一部分?3、我们常食用的下列食物是果实是种子还是种子的一部分。如:大豆、玉米、西红柿、西瓜、西瓜子、葵花瓜子、小麦、水稻、大米、桃子等。教师评价小结。4、将大米种下去能长出幼苗吗?教师评价并提出问题:大米为什么会少一个拐角?掉的那拐角是什么?师点拨:稻子碾成大米时去掉外壳的,同时,也去掉了胚,所以少掉的那块就是胚。比较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有何异同?完成如下表格:菜豆 玉米相同点不同点由此可以看出:种子的最主要结构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是双子叶植物?什么是单子叶植物?各举几个例子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画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A胚芽和胚乳 B胚和胚乳 C 胚芽和子叶 D胚和种皮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即储存营养物质,又是胚结构的是:( )A胚芽 B子叶 C 种皮 D 胚乳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本差别在于: ( )A子叶数目不同 B是否有胚乳 C胚芽数目不同 D胚的数目不同4、我们使用的花生油主要来源于花生的: ( )A子叶 B胚 C种皮 D胚乳5、菜豆种子里的两片子叶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的( )A 受精卵 B 卵细胞 C 珠被 D 子房壁B类: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 )A胚 B胚芽、胚根 C子叶 D胚乳2、将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切开,在剖面上滴一点碘液,这时会看到的现象是( )A胚会变蓝 B胚乳变蓝 C子叶变蓝 D种皮变蓝3、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中储存养料的结构分别是由那种细胞发育而成: ( )A受精卵,受精的中央细胞 B受精卵,受精卵 C 受精的中央细胞,受精卵 D 受精 的中央细胞,受精的中央细胞C类:1、图A、图B 分 别 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A、图B中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种子的____。(2)菜豆种子中标号④所示的结构共有___片,肥厚,贮藏者营养物质;玉米种子中标号④所示的结构只有____片,不肥厚。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在标号____所示的结构中。(3)有标号①②③④构成的整体结构叫做_____。课下作业:《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9页“周末自测”题。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2)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亮点:亮点一:用鲜玉米代替浸泡的玉米。前两天在吃熟玉米时由于不喜欢吃玉米的坚硬果皮,就试着剥去它,结果很容易就剥掉了,今天在学习这节内容时就想到了也让学生试试,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玉米的果皮和种皮确实是紧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的,一粒玉米实际上是一个果实,要比直接告诉学生形象具体,因为玉米种子成熟后,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故看上去只有一层。所以,玉米的籽粒实际上是果实,只是习惯上称之为种子,平时的说法是错误的。亮点二:巧妙利用课堂上的“偶然”一个学生在剥煮熟玉米的果皮时由于用力较大,挤出了玉米的胚,可是学生并不认识它是什么,并发出疑问。我灵机一动,让每位学生都挤一挤,这样学生的热情就调动起来了,很轻松的完成了玉米胚的整体观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知识点设计的较多,一节课时间较紧,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