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传粉与受精(1)学历案 (无答案)济南版 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2传粉与受精(1)学历案 (无答案)济南版 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1.2传粉与受精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学业要求:识别和描述花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花与果实在发育上的关系,通过绘图和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描述传粉的概念和传粉的方式。
2、说出传粉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活动。明确花的传粉方式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3、模拟人工辅助授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自觉习惯。
【目标分析】
目标 序号 知识维度 (指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认知水平维度
记忆/ 回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1 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 √ √ √ √
2 概念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 √ √ √ √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1.(指向目标1,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2.(指向目标2,检测目标2)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玉米的雄花序和雌花序;尽可能搜集人工授粉的实例,按小组收集整理。
课中学习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是田地里的玉米经常缺粒,桃园中的桃枝挂果少,造成了减产,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帮助农民诊断一下吗?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探究第二节传粉与受精。
引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引入课题。
任务一:传粉的概念:
1、阅读教材第8-10页内容。
2、完成课件自主学习内容,组长带领组员统一好答案。
3、完成练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发挥合作精神,探究统一答案。
【设计意图】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能自学的通过合作小组来解决,合作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才点拨。
4、小组纠错
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多媒体展示下列内容,指定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快速的抢答,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班内质疑
过渡: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的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种类众多,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得它占据了植物界的半壁江山。
为了有利于自身的传粉和繁殖,绿色开花植物的花进化出了哪些特点呢?
任务二:传粉的方式:
探究活动一:虫媒花与风媒花适于传粉的特点:
1、尝试描述鼠尾草的传粉过程。你还知道哪些花依靠昆虫传粉?
展示荷花、桂花、枣花图片:
引导分析虫媒花与传粉相适应的特点。
(荷花 花冠______
桂花 花香______ 虫媒花
枣花 ) 花蜜______
2、展示玉米、柳的花的图片。
它们有虫媒花的三个特点吗?它们靠什么传粉呢?从玉米雌、雄花序的结构、着生位置看,有哪些特点与传粉相适应?尝试描述玉米传粉过程。
引导分析风媒花与传粉相适应的特点。
花粉_____
玉米 风媒花
花柱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生物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思考:春天,果园里常有蜜蜂飞舞,而稻田和麦田却没有蜜蜂前来。这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会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渡:绿色开花植物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传粉,传粉的方式一样么?
探究活动二:传粉的方式
1、展示: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动态图片,让学生分辨传粉类型。
板画:
2、出示判断题:①( )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一定是两性花。( )
②( )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 )
【设计意图】对重点及时变换方式加以巩固。及时用判断题梳理学生的思维。理清花的类型与传粉方式之间的联系,特别对于学生认为玉米花进行自花传粉有矫正作用。
过渡:异花传粉往往易受环境的限制,传粉易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如风媒花传粉的时候没有风(阴雨天),虫媒花传粉的时候因风大、气温低而缺少足量的昆虫活动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应该怎么办呢?
探究活动三:人工授粉的意义及方法
1、回扣情境引入:玉米缺粒、桃树挂果少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的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弥补呢?
引导学生归纳人工授粉可以增加产量。
过渡:可见人工授粉可以增加产量,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应用?
2、展示: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人工授粉可控制花粉的种类和数量,以达到杂交试验或育种的目的。
过渡:看来,人工授粉意义重大,如何操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分析课本梨树的人工授粉过程,并讨论下列问题:
(1)在实施人工授粉的时候,为什么要对接受花粉的花朵进行去雄?
(2)去雄和授粉后为什么都要进行套袋处理?所用的袋为什么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感悟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师总结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1、出示:知识建构
2、拓展延伸:(1)结合课前搜集各种农业生产和大棚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了解农民如何增加授粉,提高农作物产量?
(2)某处桃园想提高桃树的产量,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设计意图】课外探究是课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延伸,使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五、达标检测
课堂达标检测题: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A类:《生物助学》9页1—6题
B类:《生物助学》10页第7、第8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六、布置作业
助学《周末自测》 P13-14.
七、【教学反思】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使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提高了教案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核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问题设计,层层推进,将教材的内容融于生活当中,最终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去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较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育思想。
比较美中不足的是许多实物如荷花、枣花和玉米等因错过了最佳时间而无法采集,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观察和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