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5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按照最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本学习单元隶属于第五大主题:人体生理和健康。本章聚焦体现在大概念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的水”这一重要概念。本章的学业要求是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学会根据尿常规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身体受损的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二、学情分析:本章先从泌尿系统的组成来介绍各个器官,学生比较感兴趣,接着在分析肾脏的结构,从微观上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特点,接着通过资料分析,明白尿的形成和肾单位有关系,之后再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从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系统到器官再到组织的顺序,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三、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猪肾脏的形态与结构,识别肾脏组成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尿常规化验单,学会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科学思维。3、探究实践:通过模型制作及展示交流,阐述泌尿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4、态度责任: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伤害的实例,增强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四、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五、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六、教学方法:图示法、表格法、五步教学法、实验法、实例法等。七、教学课时:2课时。八、教学准备:猪肾脏、解剖盘、镊子、肾单位模型、尿常规化验单、教学课件等。九、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1、金三角的一部分,黄赌毒盛行的地方,这就是缅甸北部。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才开始一层层的揭露出缅甸北部的真实面目,错综复杂的各种民族武装、区域力量控制着这里,在这里,什么绑架、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拐卖妇女,各种案件屡见不鲜,这段时间爆出的“割腰子”事件让人对这心生恐怖。2、肾脏对人体具有什么作用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学生自己预习教材72页——76页。2、学生完成第72页和74页讨论题。3、学生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三)、小组合作,形成共识。1、4人小组共同议论“讨论题”答案。小组成员间形成共识。不懂的地方向小组成员间讨论,小组尽量形成大致的观点。(四)、师生共议,点拨释疑。1、初识排泄:(1)产生废物的场所:细胞内。(2)排出的物质: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3)排出的形式:汗液、尿液、呼气。2、泌尿系统的组成:3、认识肾脏,学生实验注意安全。4、认识肾单位:5、尿液的形成过程:第一步: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注意:6、思考: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肾静脉的血液和肾动脉血液的成分区别:只有二氧化碳增加,其余成分都减少。7、排尿的生理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8、其他排泄途径:汗液、呼气等。注意与排遗的区别。(五)、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1、重要概念回顾:(1)什么是排泄?(2)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3)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各起到什么作用?(4)肾脏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5)一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3、情感升华,联系实际。十、分层布置作业:1、必做作业:以肾脏为中心,制作思维导图。2、选做:见作业设计。十一、板书设计:十二、教学反思:本次课是以学习我们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为主的实验课。由于学生对肾单位的结构缺乏微观的认识,所以学生学习尿液形成的过程比较吃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教学思路要清晰,按照从结构到功能,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动手做实验,认真资料分析,学法上由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意通过模型和视频资源来微观上认识尿液的形成过程,从而落实重要概念的学习。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排出废物的重要意义,学会保护肾脏,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升华,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