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生命观念:通过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并初步树立生物学中的结构功能观等生命观念。2. 科学思维:(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2)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3. 态度责任:从认识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生存现状的思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图片上的各种生物或者非生物的特点,总结出生物的共同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三、教学设计思路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能描述二者之间的差异。本节师先通过设疑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从而应用在生物学的学习中。生物的特征是认识生物的起点,是学生从具体的生物个体到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存在形式——生物圈的认识的起步。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通过图片、生活经验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部分特征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和提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引入课题。【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的方法师引导学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那科学探究的方法由哪一些呢?生可以通过自己理解畅所欲言师生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等。在以后的生物学学习中会陆续用到。今天的这节课要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什么是观察呢?播放视频:观察法。观察是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给同学们讲解观察时所用到的工具和基本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1.问题导入:想一想,议一议:有的机器人能用乐器演奏出优美的曲子。有的机器人还能做操、跳舞、踢足球,甚至与人交谈。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2. 图片展示:思考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展示问题,阅读课文,思考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并举例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展示动植物的图片。思考 :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动物又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归纳: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绝大多数植物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叫做异养。生物能进行呼吸跟学生共同感受呼吸并观看鲸鱼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动图及小鸟呼吸,让学生理解绝大多数生物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植物也是要进行呼吸的。此处如有时间可展开拓展:植物需要氧气吗?(七年级的学生尚未厘清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里可适当展开)师可以出示提示:为什么浇水过多会导致植物烂根?有人说晚上卧室里不宜摆过多的植物,你认为有没有道理?归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要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分解有机物,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呼出二氧化碳。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从撒尿小英雄于连的故事引入,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总结人体组织细胞排出废物的三种方式,拓展排泄的概念和过程。而植物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落叶的形式带走一部分,让学生找到共同点。特别强调易混淆点:排便是排遗,并不属于这一点。(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展示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会闭合的动态,同时播放猎豹追捕羚羊的动图,让学生总结出此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通过观察种子萌发、雏鸟破壳而出、蘑菇快速生长的动态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长过程,从而得出这一点生物特征。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俗语引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存在于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就是遗传。“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存在于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现象。从而得出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cell)构成的。从宏观角度,介绍到后面借助显微镜对生物的观察,可以微观观察到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师细胞。依次呈现动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基本结构的比较,从而共同归纳得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生物特性。【课堂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课堂练习】【板书设计】①需要营养②呼吸③排出废物1.1生物的特征 ④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有生命的) ⑤生长和繁⑥遗传和变异⑦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