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生命观念: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说出显微镜主要结构的功能。2. 科学思维:运用分类、比较、归纳、建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理解显微镜成像特点。3. 探究实践:规范使用显微镜4. 态度责任: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爱护显微镜。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教学设计思路本章标题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观察细胞需要借助工具——显微镜,因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基础。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素材,了解显微镜的进化史,体现技术进步促进科学分组的思想。然后进行任务一:生两人为一组通过阅读教材和取镜安放后观察实物,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关键结构的功能,小组展示,加深印象,为学生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奠定基础。再进行归纳总结显微镜的放大物像、调焦和调节视野亮度的关键结构。关于任务二:显微镜的练习使用,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从而对规范使用显微镜具有整体的认识。师可通过播放视频或者示范操作,让学生理解规范使用的必要性。然后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字母玻片标本进行练习巩固,并且进行互相评价和点评,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在实验基础之上,完成任务三:讨论显微镜成像特点,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也为后面观察动植物细胞打下基础。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过渡: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绝大多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借助什么样的工具才能观察到细胞呢?生阅读教材,师通过播放视频,了解显微镜的进化史,从而渗透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思想,也从而培养学生爱护显微镜的责任态度。【新课学习】学习任务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学生两人为一组结合教材37页图2—1,两人对照实物,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相互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并且思考各结构的功能并完成导学案。师通过利用各关键结构的分解涂片,详细讲解显微镜各关键结构的功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1.放大物像的结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显微镜放大物像的结构以及显微镜成像的计算方法。2.调节焦距的结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比较,总结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的异同。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光学显微镜,顾名思义借助光,那么,与光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明白如何调节视野的明暗,也为后面操作对光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做好铺垫。学习任务二、显微镜的练习使用(先理论后实践,确保有序、规范使用显微镜)一、阅读课本,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并完成导学案,让学生宏观层面上把握如何规范使用显微镜。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镜师生总结操作步骤及注意要点。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e”的标本。师重点就取镜安放、对光和调焦观察这三个核心步骤,边讲解边示范操作或者通过分解动作视频播放,熟悉操作步骤,微观层面去理解每一步骤操作原因,强调注意事项。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步骤模仿操作直至熟练,然后组员之间进行评比。师巡视纠正。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同时思考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学习任务三、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师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1、把写有“e”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2、把玻片往上、下、左、右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3、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有什么不同?师生总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倒像同时还可以通过操作,理解物像不在视野中间,采取同向移动法进行操作;通过移动法进行污点的判断等知识补充。【课堂总结】【课堂练习】教材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