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既承接了前面所学的动物的运动,明白动物各种各样的运动是动物行为的表现,也为后面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才能体会它们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进而感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有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培养分析能力和对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重点、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热情
用同学们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引起本节内容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明确教学目标
1.PPT展示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三)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资料分析
资料1: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2:刚出生的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小,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资料3:一只红雀飞到池塘边,把衔来的昆虫喂到鲤鱼张开的嘴里,一天中来回好几趟。它很可能最近刚失去自己的雏鸟。
资料4: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就,那里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资料5: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有人用刚从受精卵中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总是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
资料6: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资料7:当香蕉被挂在高出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1.上述哪些资料里描述的各种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答: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资料2、资料3、资料5属于先天性行为。资料1、资料4、资料6和资料7属于学习行为。
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繁衍。
3.分析资料3,试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什么局限性?
答:任何动物都不可能依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个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例如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思维训练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开放性的实验的,回顾的探究的环节)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结论:小鼠走出迷宫的次数越多,它走出迷宫所用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五)达标测评,总结延伸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A.蜘蛛结网 B.鹦鹉学舌 C.老马识途 D.谈虎色变
2.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找到食物
3.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
B.动物的行为只受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D.动物的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
4.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下列对幼小黑猩猩的这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C)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仅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下列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母鸡孵出白鹅,还当起白鹅妈妈,母鸡的这一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夜晚一只狗狂吠,其他狗也跟着狂吠不止,狗的叫声起了信息交流的作用
D.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与遗传物质无关
6.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B)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7.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中,发现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明显少于蚂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实验前应使白鼠和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B.“尝试与错误”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C.白鼠与蚂蚁学习能力的差异主要受环境影响
D.实验结果表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8.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下列关于人类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听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说相声只有舌肌一块肌肉在起作用
C.读试卷,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
D.写答案这一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六)课下总结与拓展训练
反思学习,目标达成,完成分层作业
五、板书设计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多种多样的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三、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实验法和观察法的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