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历案【课标要求】活动建议: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教材10-11页探究性实验,概述生物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试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科学思维)2.通过自学教材11-13页,阅读有关探究的常用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之一和严瑾求学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目标分析】目标 序号 知识维度 (指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认知水平维度记忆/ 回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1 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 √ √ √ √2 概念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 √ √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1.(指向目标1,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2.(指向目标2,检测目标2)【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提前进行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二、课中学习任务一:快速阅读教材10-11页,结合图1.1—7,说出试验设计的妙处在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完成针对性的课时习题。活动1:快速默读课本P10---11页上的内容,通过视频观看巴斯德实验的过程,结合课下提前实验体验,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6分钟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根据提出的问题,巴斯德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3)在巴斯德试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4)在巴斯德的试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5)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6)探究过程一般是哪几个方面?活动2:尝试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材料用具:一个没有盖子的长方形的纸盒子,1只蚂蚁,一杯浓糖水, 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只滴管。实验步骤:①在纸盒的两端,分别用2只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蚂蚁等距离放在2滴水之间。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根据本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②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③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预测一 若实验结果蚂蚁爬向清水或停止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预测二 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糖水一端取食,说明。④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基础闯关:(检测目标1)1.巴斯德为了说明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曾专门做实验,该做法成功的关键是( )A、善于提出问题 B、使用了适当的器具C、观察时认真 D、善于归纳总结2.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空气的有无 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C、微生物的有无 D、烧瓶容量的大小评价标准 自评得分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1分)讨论问题正确(每问1分,共6分)2.探究实验步骤正确,操作规范(+1分)探究实验中的问题答案正确(每空1分,共4分)3.能正确完成基础闯关的相关练习(每题+1分,共2分)任务二:快速阅读教材11-13页结合小组讨论,依据图1.1—8,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重要性以及严瑾求学的科学态度,完成针对性的课时习题。活动:阅读教材11-13页结合小组讨论,依据图1.1—8,总结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基础闯关:(检测目标2)请为下面的探究选择可采用的方法:1.要了解莲华学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 。2.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4.要了解家兔一天内体温的变化,应采用。评价标准 自评得分1.学生自学真实主动(+1分),总结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正确(+1分)2.能正确完成基础闯关的相关练习(每空+1分,共4分)【检测与作业】(检测目标1、2)A类:【基础性作业】(每题1分,共3分)得分: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曲颈瓶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2.在科学探究中,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C.进行实验(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B类:【提升性作业】(每选择题或空1分,共7分)得分:4.“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C.测量法 D.实验法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通过设计的曲颈瓶(如图所示)证明了这一假设,巴斯德采用的探究方法叫(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6.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7.取长70cm,宽30cm左右的纸盒,在纸盒底层放一层湿土,以纸盒的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纸盒就可以形成明暗两种环境,在纸盒内放入20只鼠妇。(1)为探究鼠妇是在黑暗环境还是在明亮环境中生活,应该将纸盒放在的环境中。假设鼠妇适于在黑暗环境中生活,则盖玻璃板的一侧就成为该实验的 。(2)从实验装置看,鼠妇适于在干燥环境还是潮湿环境中生活?(3)我们将装置放在明亮的环境中,在纸盒底盖纸板的一侧放入食醋,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鼠妇都移向盖玻璃板的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后反思】总分 优秀(25-30分) 良好(20-25分) 继续努力(20分以下)我的得分1.我失分的原因有: 2.错题原因分析及更正: 3.本节课我没有理解的地方: 4.以后的生物课堂中我还需改进的地方有: 5.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