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生命观念: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理解环境与结构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类比和归纳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责任: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涉及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教学中可先从出示表格,宏观上让学生通过表格提示,进行课堂导学。微观上通过与植物相关的诗词、谚语,作为课程的引入和串联,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在利用环境与结构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结合实物、图片认识孢子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用解决生活中“养鱼”、建发电厂、环境保护等问题,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回归到课前预习的表格,比较三类植物的异同点,从生存环境、结构特点等进化角度去理解本节课。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图片展示,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师引言: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师提问: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呢? 生积极观察并填写导学案。师: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2.【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藻类植物古诗引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展示课前准备的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标本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2)藻类植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3.生观察、讨论后回答。师补充: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4.从藻类的光合作用引申出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引导思考:藻类植物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以此补充赤潮和水华两种生态现象,呼吁学生保护环境。(有基础的可拓展。)5.链接生活: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水就会变成绿色,仔细观察发现缸的内壁上长出了绿膜,你知道这些绿膜是哪类植物吗?生思考并回答,活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二、苔藓植物1.古诗引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述的又是什么植物类群呢?2.展示课前准备的葫芦藓等苔藓植物标本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从形态结构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不同(主要从根、茎、叶的有无等方面进行观察)(3)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3.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苔藓植物植株一般都很矮小,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即无输导组织),叶中没有叶脉,根是假根。4.链接生活: 苔藓植物分布广泛,但是在一些发电厂、化工厂的附近,很难觅到苔藓植物的踪影,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生: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师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同时呼吁学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目标三、藻类植物古诗引入:“陡彼南山,言其采蕨”、“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描述的又是什么植物类群?2.展示课前准备的肾蕨等蕨类植物标本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2)蕨类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什么?(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3.生通过生活实际经验以及观察图片得出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中,少数生活在水中。通过对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得出结论:蕨类植物之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主要是有根、茎和叶的分化,并形成专门的输导组织。4.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师生简单举例即可。知识拓展视频播放桫椤的资料,强调桫椤是现存唯一的高大蕨类。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视频播放古代蕨类如何演变为煤。6.提问:藻类、苔藓、蕨类这三种植物类群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展示蕨类植物的孢子囊。藻类、苔藓、蕨类都能进行孢子生殖,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生殖细胞)。成熟孢子从叶表面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萌发生长成新的植物体。【课堂总结】师生总结,并完善导学案,从进化角度去对比三种植物类群。引导学生总结这三类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梳理出更清晰的结构学上的特点。【板书设计】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水中,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苔藓植物:潮湿陆地,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3.蕨类植物:潮湿陆地,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课堂练习】1.“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花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海带和紫菜都属( A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答案】A【详解】海带、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属于藻类植物,因此BC错误,A正确。故选A。2. 某类植物提供了空气中大部分的氧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布在古地球表面约71%的水域环境中。这类植物是( B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答案】B【【详解】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A.花 B.茎 C.叶 D.孢子【答案】A【详解】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体内也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据此可知,题中叙述的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花。故选A。4.华南毛蕨的叶背面有很多褐色隆起的小点,这些小点是( B )A.种子 B.孢子囊群 C.孢子 D.寄生的微生物【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故选B。5.与苔藓植物相比较,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原因是( A )A.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B.用孢子繁殖C.植株矮小,茎、叶内无输导组织D.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答案】A【详解】苔藓植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也没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些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前发展,因此它是植物中较原始的类型。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一些,主要表现在,蕨类植物的植物体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生环境。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