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课时 主备人学习 目标 科学探究: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位产生的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说明突触的组成并分析突触中信号传递的过程与特点。 社会责任:说出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学习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 2.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学情 分析 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如反射、反射弧等。学生知道短跑运动中有抢跑属于犯规的规定,但这一规定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未必思考过,即使思考过,也未必明确其中的道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神经冲动的产生的离子基础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复杂而抽象,学习有难度。关于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知识,在新闻事件中常出现,学生并不陌生。核心 知识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导入】情景视频:展示苏炳添短跑比赛的情境视频,设问:抢跑规则制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一: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 合作探究二: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呢? 引导学生回顾反射弧的组成,PPT图片展示,在情境中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观看视频 讨论并回答问题 回顾反射弧的组成 请学生书写反射弧并展示新课教学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 用PPT演示 资料1:18世纪意大利生理学家伽尔瓦尼在1791年的论文中宣称动物的组织可以产生生物电。 资料2: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 观看视频 PPT展示实验:将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蛙的坐骨神经上不同位点,受到刺激,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得出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合作探究五】: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 情景材料一: 展示表格:静息时神经元和肌肉细胞膜内、外Na+、K+离子的浓度 【合作探究六】:神经细胞Na+、K+分布特点? 【合作探究七】:静息时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八】: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合作探究九】: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PPT图片展示、动画视频演示,总结 (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K+外流形成的。 (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Na+内流形成的。 (3)兴奋的传导: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内负外正。 【合作探究十】:在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外电流方向一致吗、与兴奋传导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4)兴奋传导方向:从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易错辨析: ①兴奋部位膜电位是: ②兴奋部位膜电位变化是: ③兴奋部位膜外电位是: ④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变化是: 【拓展】: 用电流计测量膜电位的两种方法 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利用教材P29图2-8,分析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分子、细胞机制。 提出问题: 1.什么是突触 突触有哪些类型 突触包括哪些结构 2.你能说出兴奋的传递过程吗 尝试画出兴奋传递流程图。 PPT展示突触的概念和结构,分析突触的类型 1.突触小体 2.突触(1)概念 (2)突触的常见类型 A.轴突—胞体型,表示为。 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PPT展示突触放大的结构图片,明确突触的结构 (3)突触的结构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视频) 根据突触结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兴奋的传递过程。 3.传递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师生共同总结兴奋传递的特点: 4.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 ②突触延搁 【合作探究十八】: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该变化一定是兴奋吗? 5.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化学本质、种类和作用、释放、去向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 7.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四、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展示图片进行讲解 1.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 (1)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2)作用机理: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2.兴奋剂、毒品及其危害 展示兴奋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毒品的概念。 思考与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合作探究二十】: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试分析可卡因容易使人上瘾的原因。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相关内容和我国在禁毒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电 观看视频思考 分析实验现象 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积极交流。 分析得出结论:神经元膜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匀:膜外Na+ 浓度比膜内高,而K+浓度比膜内低。 阅读课本P28 分析图示,分析总结 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积极交流。 易错辨析 【总结归纳】总结膜电位变化曲线特点 阅读课本P29 小组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 分析传递过程 结合传递过程,分析特点: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思考并填写表格 小组讨论、总结 小组讨论滥用兴奋剂有违比赛公平性及其带来的身体危害 加“易错辨析” 静息电位的恢复包括:de、ef 弱化“轴突—轴突型、树突—树突型” 传递特点:强调“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放在信号转化讲练习总结 1.教材课后习题。 2.课堂框架整理总结。 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含思维导图) 课堂小结作业 设计 课后练 实战训练(PPT) 3.《优化方案》大、小本习题教学 反思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容抽象,又涉及物理电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应控制好教学节奏,适当放慢并通过展示图片、动画,习题演练等帮助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