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学习,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的特征。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鲸呼吸的图片,植物落叶和人出汗的图片,猎豹追捕羚羊和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的视频,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的视频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各位同学,这是你们进入初中的第一节生物课。其实在小学时,你们已经在自然科学课上学过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了,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到了初中,你们将系统地学习生物学这门学科。首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什么是生物?你是如何给生物下定义的?大家可以将生物两个字拆开来分别组词加以思考。概括: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有生命的物体。(二)互动授课讲述: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共同的特征吗?你又是怎样将两种不同的生物区分开的?这都需要进行观察。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科学方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1)什么是观察?学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2)科学观察的方式是什么?学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2.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页的图1-1和图1-2,并阅读图片下面的文字。提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讲述:小学学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其实植物也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多媒体展示鲸呼吸的图片。(1)同学们知道动物和人是怎样呼吸的吗?学生:鱼用鳃呼吸,鲸用肺呼吸,哺乳动物和人用肺呼吸。(2)补充:微生物也要呼吸。提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生物能进行呼吸。4.展示植物落叶和人出汗的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1)植物落叶有什么生理意义?学生: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体通过落叶、呼吸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2)动物和人又是怎样排出体内废物的?学生: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气将废物排出体外。(3)根据这些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5.播放猎豹追捕羚羊和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的视频。提问: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学生: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6.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的图1-7、图1-8和图1-9,并阅读图片下面的文字。提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7.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的图1-10和图1-11。讲解: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提问: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8. 教师总结:生物还有其他特征。明确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9.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观察与思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学生: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还能产生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学生:岩洞里的钟乳石尽管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学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要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不能单凭某一特征来判断。10.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的视频。说明:机器人虽然能运动但不是生物。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